海兰芬,字幼川,1882年~1961年,回族,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刁沟村人。他出生于武术世家,祖父海腾蛟是清朝武秀才,其父海朝宗是清末武举人,受其祖父、父亲影响,自幼习武,深得家传武技。1902年参加清朝末科武试,清廷授以抚标候补外委,赏戴五品蓝翎,时年20岁。
据《郑州市志·人物卷》记载:海兰芬青年时期开始经商,赶着马车在郑州至禹县之间转运药材,几年后有了积蓄,1913年在郑州顺河街开设“豫盛公骡马商行”,生意兴隆。1920年担任刁沟清真寺总管,自己出资重修刁沟清真寺。1926年又筹建迎河街小楼清真寺。他常年习武,身体健壮,臂力过人,50岁仍可开150余公斤硬功。1935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华民国第六届运动会上,以126.75米的成绩获男子射箭第一名。1936年3月,他与武术界同仁在郑州组织“郑县国术骑射研究会”,并任会长,招收回族学员,积极普及推广中国武术。
抗日战争爆发,海兰芬鼓励弟子们为国从戎抗战,并将两个儿子送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参军。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淞泸会战打响,陶峙岳率部队增援途经郑州。海兰芬将自己心爱的赤兔马赠给陶将军,并到火车站为部队送行,激励将士为国杀敌。对此,上海报纸以《良将跨良马,杀敌保中华》为题作了报道。1941年10月日军第一次占领郑州,他愤然罢商,关闭武馆,隐居刁沟。此举在郑州商界抵制日军起到了号召、影响作用,很多爱国人士积极响应,罢商罢市。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拥护党的民主革命、工商业改造等政策,热心于郑州城市建设,在修筑解放路时,他率先无偿将自己的十几间临街房拆除。上世纪50年代,他作为裁判,多次参加省、市运动会的武术评判工作。1961年2月12日,海兰芬在家中无疾而终,享年80岁,被安葬在刁沟祖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