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阿芳的婚事
野蛮生长
玩家与行家
斑马线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老郑州的洋风味
“正”字计票法溯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邑旧事
老郑州的洋风味
王瑞明
中原网  日期: 2008-03-20  来源: 郑州日报  
  郑州最早出现的西式餐馆、饭店和食品的传播,是伴随着修筑平汉铁路、黄河铁路大桥、汴洛铁路、陇海铁路,一批法、比、德、美、意、俄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脚步进入郑州的。为了从忙里偷闲的工程技术人员身上赚取钞票,于是京、津、沪的外国人看到郑州商业繁华的潜力和商机,来到郑州兴办西餐馆。当年有名的法国饭店便是在那时诞生的。1913年,从上海来郑州的法国人海沙迪在大同路上,开了一家吃住齐全的“法国饭店”。其妻日本人,会做西餐西点,专卖牛奶、奶饼、牛肉罐头、咖啡、葡萄酒、白兰地、啤酒和煎猪排、煎牛排、煎鸡蛋等菜肴。一日三餐的西餐,饭钱算在房价中,成为外籍人在郑州唯一的食宿地,生意格外好。

  20世纪初,郑州大同路上的“鑫开”,是最早设有西餐馆的饭店。1933年,火车站南侧的华阳春饭店,楼高四层,装有电梯,饭店二楼专设有200平方米的西餐厅,聘有西餐厨师和招待师主理。注意兼收并蓄,对于味素、咖喱、胡椒、番茄酱、牛奶等西餐调味料也开始接纳。制作的特色菜肴牛肉空心粉、番茄虾仁和冬菜小包子成为当年郑州西餐中的佼佼者,一些爱好时髦的食客经常在那里请客。延陵街(现在德化步行街东侧)有一建筑别致的惠尔康饭店,内设西餐酒吧、跳舞厅,一些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慕名前来,热闹异常。

  西餐馆生意虽然红火,但真正适应和习惯吃西餐的老郑州人并不多。与西餐馆相比,西洋的各种副食饮料影响却比较大。因为西餐价格昂贵,绝非寻常百姓能够享用。而费钱不多的啤酒、汽水、罐头、香烟、面包、糖果、饼干、火腿肠等,则更容易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大同路上较早经营这些西式食品的专营店有利兴面包房、安利食品店。他们的销售对象初始主要是大饭店、陇海铁路及修路的官员,后来逐渐推广到中产阶层。这些西洋食品、饮料在郑州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郑州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俗。比如,随着外国香烟的传入,老郑州人的吸烟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渐有不少人喜欢上吸香烟,甚至原本来客先上茶的习俗改变为先敬香烟。啤酒、汽水、刨冰也是老郑州人的新鲜物,虽然头次喝啤酒感觉有些苦,但是接受的人还是逐年增多。夏天郑州街头有卖传统饮料酸梅汤的小摊,后来又搭上汽水卖,否则买卖难以维持。此外,有些西式糖果、罐头也逐步和郑州老字号的糕点并驾齐驱,成为老郑州日常馈赠亲友的礼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