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阿芳的婚事
野蛮生长
玩家与行家
斑马线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老郑州的洋风味
“正”字计票法溯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野蛮生长

中原网  日期: 2008-03-20  来源: 郑州日报  
  在这个权钱交易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有的领导干部自己其实并没拿什么钱,他只是因为情感,觉得不能跟他的情人结婚,心里有愧疚。加上自认为这些事在法律上也没什么毛病,心想能帮一下就帮一下吧,而当时很多事情也确实在法律上看没毛病,介于法和非法之间,于是就做了。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纷纷出事,大量都与30岁到40岁的女商人有关。再年轻一些的女性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清楚,加上她们年轻,机会比较多,不好了转身就走,她们有大把别的机会;而30岁到40岁大概是女人生命和感情当中最关键的一段,所以她对嫁的渴望和嫁不成的怨恨大大高于30岁以前。40岁以上的女性在情感上的进取心相对比较少,在物质上的渴望越来越多。

  领导干部之所以要帮助这些女商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和这些女性从20多岁开始,到30多岁,一直拉扯到40岁,情感上相当投入。

  有一个很奇怪的巧合:陈希同的女朋友叫何萍,慕绥新的女朋友叫乔小萍,成克杰的女朋友叫李萍,最近济南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情妇叫柳江萍,湖南有一个叫蒋艳萍,胡长清的女人叫萍儿。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领导干部千万不能碰带“萍”字的女人。

  死亡

  按照一个企业正常的发展规律,在它从无到有的创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成功及其延续,在欧洲就有300多年基业的企业。可毕竟绝大部分企业最终还是要走向死亡。这些企业的死亡,有一些是正常的,比如重组、并购、转卖,或是重新被家族分掉;有一些则属于意外死亡,比如创始人突然出现生命威胁,或锒铛入狱,或遭遇其他打击而造成了企业死亡;当然还有因为不可抗力的偶然因素,比如说“9·11”后,一时间很多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纷纷死亡。所以在企业的生命历史上,研究企业的死亡,研究企业家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一个角度很特殊的课题。

  公司的四种死法

  从历史上看,企业有四种死亡的方式:

  第一种,社会革命、制度变迁。

  第二种,技术革命。当一种新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旧技术所能支持的一些企业就不复存在了。最典型的是,当汽车兴起的时候,制造马车的企业就死亡了;当我们现在用手机的时候,传呼机企业就死亡了;当我们用玻璃杯、纸杯和其他瓷器、陶器时,搪瓷杯就被淘汰了,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也就死亡了。技术革命不断变化的过程会使非常多的企业死亡,这些死亡的企业,往往起因于当事人(企业家)迟钝或不敏感,或对以往技术的偏执。最近几十年,技术革命发展非常快,每天由于技术发展导致死亡的企业数量非常大。

  第三种,不可抗力和不期而至的灾难。最典型的就是地震、海啸、战争,这些灾难会使很多企业破产,资不抵债。抵御这种灾难比较有效的是购买保险,预先做一些防范,避免死亡。最典型的是“9·11”之前世界贸易中心的运营商拉里·西尔弗斯坦的故事。世贸中心有12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产权业主是纽新港务局,而承租者拉里·西尔弗斯坦拥有99年的运营权。他在“9·11”之前3个月买了一个抗恐怖主义保险,“9·11”后他获得了保险公司的赔付,于是这个不可抗力没有让他垮掉。如果他没有保险,那么他这个企业就垮掉无疑了。

  第四种,商业竞争导致的死亡。按过去的研究看,每5~7年为一个商业周期,每一个周期都是由危机导致萧条,然后复苏繁荣;再危机萧条,复苏繁荣,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导致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供需关系的矛盾,造成了强制性的市场供求结构的调整,以及强制性的技术和固定资产更新。比如很多牛奶卖不出去,危机促使企业强制性减少奶牛场规模或制造其他奶制品,否则公司就关门了。每轮商业周期循环都将会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不复存在。

  在人类的商业文明历史上,这四种方式足以让企业死亡,而每个民营企业预防、诊断然后避免死亡的方法各有不同。

  社会革命我们是没有办法抗拒的,但现在社会革命并不会构成我们民营企业需要防范的方面。

  应对技术革命,企业必须通过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敏感性和技术竞争上的创新能力,来适应未来的市场和不断出现的新的产品。比如王安电脑都是大型机,可是市场上眼看小型PC机活过来,而且市场越来越好,但他拒绝变革,结果他的企业死亡了。

  自然灾害通常是防不胜防的,做一些预防是有必要的。比如说我们做房地产,买防止地震的保险就很必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