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莫过于母亲的呼唤。”母亲患了白血病,老伴儿偏瘫,她唯一的儿子也在监狱服刑。在医务人员的关怀下,老人坚强地活着,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儿子出狱的那一天。
本报记者 郑 磊 通讯员 陈锦屏
“俺今儿可高兴了,儿子在监狱里表现好,减了一年刑,我撑着这口气,就是等着儿子出来!要不是你们,俺哪能活到今天啊!”赵桂荣老人拉着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手,喜极而泣,说啥也得让他们收下自己带来的瓜子和奶糖。
60岁的赵桂荣,是郑州市郊区的一位农民。2004年,正在做家务的她突然感觉到浑身乏力,脸色苍白,大滴大滴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掉。她以为只是劳累过度,多休息就可以了,就没当回事儿。过了些天,她感觉到眩晕、气喘得厉害,就来到市三院做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患的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大夫,俺这病还能治吗?俺还得操心儿子的婚礼哪!”听都没听说过的“绝症”突然而至,对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看着老人六神无主的眼神,医生董秀娟劝她冷静下来,帮她树立信心,并妥善安排老人住院治疗。经过一段系统的治疗,老人的病情稳定了下来。
不久,老人高高兴兴地找到了董秀娟,塞给她一包儿子的喜糖。 “大夫,俺能不能活到抱孙子的那一天?”老人悄悄问董秀娟。“能,一定能!”顿时,老人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又一个疗程的化疗将要开始了,老人却迟迟没有来。医护人员坐不住了,连续给她家打了几次电话,都没人接。放心不下老人的安危,医生赶到了老人的家里。老人憔悴得差点让医生认不出来了,脸色黧黑,愈发瘦弱了。“大夫,俺这病怕是治不成了。”原来,她的儿子与人合伙偷电缆被抓,判了五年刑,新婚的儿媳妇也离家出走了,老伴儿受不了打击,患了脑梗塞,半边身子瘫痪。如今,这个残破的家全靠她来支撑。
老人的不幸牵动着每一个三院人的心,医院免去了老人治疗的所有费用,医护人员你50元、我100元的给她捐钱,还买了生活用品给她送到家里……同病房的患者也尽其所能,千方百计地帮助她:老人的病需要一种很贵的“格列卫”。一位病友听说这事,把自己的药送给她一瓶。
近日,老人的病情突然恶化,转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一旦急变,生存期只有一年左右。“闺女,啥都不用瞒俺,俺能扛得住。不管咋着,俺也得盼到俺儿子出来的那一天!”说这话时,老人平日黯淡无光的眼神立刻变得明亮起来。
盼着儿子出来!就是这样一种母爱,一个心愿,支撑着老人一直坚强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