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朝阳沟》风靡全国,虽然时光荏苒,历尽沧桑,剧中由王善朴和杨华瑞饰演的“栓保”与“银环妈”以其独特的唱腔与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难忘。王善朴与杨华瑞不仅是艺术舞台上的好搭档,而且是生活中相濡以沫的好伉俪。3月的一天,记者与他们相约登门拜访。
豫剧现代戏牵红线
眼前的杨华瑞性格开朗、笑容可掬,王善朴淳厚朴实、平易近人。
说起他们是如何相识相恋时,杨华瑞说:“是豫剧《小二黑结婚》为我俩牵了红线。我演二黑娘,善朴扮演小二黑,编导杨兰春要求演员要培养角色感情,在一次排练中,我看到善朴穿得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出于关心,我便脱下身上的大衣让他披上。没想到,这件大衣他再也没还,这件大衣是我赴朝慰问的纪念品,却成了我俩的‘定情物’。”1956年,王善朴和杨华瑞走到一起。
“银环妈”一蹦三尺高
1958年豫剧《朝阳沟》搬上舞台,王善朴饰演纯朴的栓保,进城学习时与城市姑娘银环产生感情,两人决心一起回农村搞建设。杨华瑞饰演泼辣蛮横的小市民——银环妈。二人性格迥异,表演逼真,深受观众喜爱。
当谈到如何刻画“银环妈”,尤其是那“一蹦三尺高”的出场动作时,杨华瑞笑着说:“说实话,刚开始我对杨兰春老师设计的这一动作有些不理解,觉得太夸张,可杨兰春执意要我蹦。怎么理解银环妈这一蹦呢?剧中银环妈是个摆纸烟摊的,我就到人民剧院的门口去观察那些摆小摊的,我发现,那些摆摊的老太太与小姑娘为占地盘,寸地不让甚至争吵不休。渐渐的,我理解了这些市井人群的生活。”
“银环妈不是泼妇,从做母亲的角度看,一个寡妇能供养到女儿去考大学很不容易,眼看就要成为大学生的闺女却下乡去,她火冒三丈、一蹦三尺高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了对人物的理解后我也就能蹦得起来了。每次出场这一‘蹦’都成为亮点,总能赢得台下一片笑声和掌声。”
2001年5月,《朝阳沟》再次进京演出,都是年轻演员,唯独杨华瑞是第一代老演员,当时她已经69岁了,“我其实还想再蹦高点……一直蹦下去。”
记者请王善朴说说,他颇为幽默:“我们在生活中是夫妻,可在舞台上却吃了她一辈子亏,她演啥都比我长一辈。《小二黑结婚》中,我演二黑,她扮二黑妈;在《刘胡兰》中我演解放军连长,她演刘胡兰的妈;在《朝阳沟》中,我扮演栓保,她又扮银环妈,成了我的岳母,她净给我当‘妈’了!”
伉俪携手风雨兼程
这对恩爱夫妻也曾遭受生活的磨砺。因为积劳成疾,1979年的一天,王善朴两眼一黑摔倒在省文联机关门前,医生诊断他为脑血栓偏瘫,将来只能依赖轮椅生活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痛不欲生,病床上的王善朴感觉自己就是戏曲中的悲剧人物。就在此时,杨兰春带着新写的《朝阳沟内传》来了,催他“上戏”,在戏里,王善朴扮演受“四人帮”迫害而变成残疾的中年栓保形象。
杨华瑞说:“其实戏里栓保的残疾形象就是当时王善朴的真实形象,善朴那时候刚刚恢复,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演戏,可戏里要求栓保有摔倒的情节,一个患脑中风、偏瘫的病人摔出个好歹怎么办。当时我觉得杨兰春不通情理,太狠了,心里恨他。可现在我们都很感谢老杨,如果当时不上这个戏,善朴的艺术生涯早就终结了。”
1982年,《朝阳沟内传》被搬上舞台,王善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重新登上舞台,再次与杨华瑞、魏云等老搭档联袂演出《朝阳沟内传》,并连演106场。
然而,不幸于1999年再度降临到王善朴身上,他再次因脑梗塞住进医院。为了加强康复锻炼,杨华瑞每天都搀扶王善朴到省体育馆一圈一圈地走,慢慢的,由最初的每天3圈增至30圈,天天如此。谈到这里,王善朴激动地说:“哪里有多少我的脚印,哪里就有多少她的足迹。”
期望活到老唱到老
历经两次偏瘫和心脏病后,王善朴如今依然坚强地站在舞台上,和杨华瑞夫唱妇随。
谈到以后的愿望,两位老人恳切地说,我们在着手做戏曲专辑,把从艺半个世纪以来的200多个“名曲名段”都录制下来,包括《朝阳沟》,我们唱的段子饱含着老一代音乐家的心血和汗水,只有唱好,保留下来,才不愧对他们。我们还有一个心愿是“活到老,唱到老”。第三个心愿是,希望豫剧现代戏后继有人。一个蟒袍穿几代,可现代戏能唱半个世纪的有几出?当年一曲“坚决在农村干他一百年”走到哪儿都有人唱,这是中国现代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