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由于交通不便,社会动荡不安,农村物资匮乏,中原地区绳会较少,农副产品交流困难。但清凉寺确在荒岗野陵中神奇般起了绳会。
清凉寺位于中牟县境南部,与新郑交界处的马陵岗上。马陵岗南北走向,岗陵起伏,荒无人烟,岗正中又是中牟、新郑两县分界线,清凉古寺则坐落在岗的正中心。民国初年,两县邻近村庄的绅士、会首为搞活当地的农副产品交流,商定要在清凉寺起绳会。会期设定为农历的一、四、七日。经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抗日战争时,兵荒马乱,绳会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抗战胜利后,清凉寺绳会经各方有序的组织、引导,逐步走向繁盛。市场的布局大致以寺庙为起点,庙内为市场管理人员及双方税收部门的休息场所。庙前岗陵南北走向顶端为中心,东侧属中牟,西侧属新郑,向外延伸。岗上为经营百货、日杂、食品、布匹等行业为主。岗东坡为粮油行、干鲜果、农具、木材等市场,光粮油一项每绳成交可达数千斤。岗西坡为大、小牲畜市场。绳会发展到1947年到1948年的上半年鼎盛时期,不但当地人在此经营,还吸引周边各县的商人来此经商。每逢会期,南阳黄牛、泌阳驴也大批涌入进行交易,每绳可成交上百头大牲畜。不单有农贸市场,也招来郑州、开封、许昌、周口、汉口、南京等地客商大贾来此,收购农副产品或经营洋货,成为方圆数百里之内有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特别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庙会时,加之提前发布“临布会”(即物交会、会期半月)告示和绳会合一,唱两台大戏及刀山班助兴,会期到处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清凉寺的税收也很有特色,因寺庙及会址占有两县地盘,以马陵岗顶端的南北小路为分界线,西面的经营税收归新郑,东面的则由中牟县税收机关负责。在此经营的小商贩,为逃避税收,路西侧的收税时,移到路东。当路东收税时又赶忙挪到路西。因旧时两县的税收部门互不干预。
解放前夕,社会动荡不安,到处是匪盗横行。这也给绳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原先每逢绳会日,只有少数匪徒隐藏在野外路口专劫小商贩的钱财。后来这些恶人便拉帮结伙,甚至每条道口都有劫匪出没,见大、小商人都劫,使过往行人提心吊胆。最为严重的是,这些匪徒竟然到绳会里面,在光天化日之下,看见生意成交后查钱时,拽出短枪,让把钱递给他们。众人都胆战心惊,使繁荣昌盛的市场一度萧条,直到解放。
解放后,两县人民政府都认为绳会在两县交界的荒岗上再延续下去,对各方面都不太有利。两县政府出面,多次协商,中牟力争,结果将会址迁到了中牟县南的三官庙。会期仍为农历一、四、七日。今之绳会较清凉寺规模更大,物资更丰。同时借助省道102、223线及县道中牟至三官庙诸路在此交会的便利交通条件,已为中牟、尉氏、新郑三县交界处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