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一样的风景蔓延开来,给了刘沟人借景起飞的无尽遐想。许多遐想,也在刘沟人的创新发展中变为现实。
“《桃花源记》里的美景,俺村到处都是,俺这里可真正是没有污染的世外榴园呀,哈哈哈哈……”在村民刘根山家,他一边说笑,一边打开冷库,非要记者尝尝他储存的超大籽石榴。
品牌农业带动了配套产业,经济链条越拉越长。随着河阴石榴种植规模、产量的大幅增长,刘沟村的储藏业、运输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掌控了一年四季的市场供求,刘沟人通过组织反季节销售,让四季光鲜的河阴石榴身价倍增,村里人念活了石榴经,也培育了新财源。
依靠品牌农业而非乡村工业,注定刘沟村发展道路的不同寻常。
这条道路,就是以品牌农业促进生态优化、以生态优化推进循环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007年刘沟村石榴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人均2.07亩。连片发展的河阴石榴,不仅成为群众的致富果,也在贫瘠邙岭上播下绿色,这块水土流失曾经非常严重的地方披上新装,涵养了水源,挡住了风沙,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以河阴石榴种植为龙头,刘沟村发展现代养殖业,建立起种养并行的立体循环经济模式。村里4个养鸡场和两个养猪场伴生的有机肥被石榴种植户一“抢”而空,4个养鸡场卖鸡粪,年收入就达两万多元。100多户村民建了沼气池,烧水做饭方便洁净。
村里投资60万元,建成了800平方米的惠民超市;投资6万元改造建成了刘沟村招待所,为开发旅游业创造良好条件。
良好生态催生优美环境 增辉社会事业和谐
群众富了,邙岭活了,刘沟规避了怪圈式、牺牲环境的发展代价。
沿着平整的公路走进村里,一处处粉刷一新的居民楼房和洁净街道让人赏心悦目。在村民刘明惠家,厨房里一尘不染的灶台、厨具,一打就着的沼气,还有旁边装修整洁的餐厅,俨然比大都市都讲究。“几年前穷得叮当响的时候,风一刮尘土乱飞,到处都是垃圾,谁有心思管厨房呀!”
村子富了,环境好了,村民们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也高涨起来。以村文化大院为依托,群众自发成立了刘沟村艺术团,剧团、秧歌队、盘鼓队、舞狮队,民间文化队伍覆盖了家家户户,排练演出时,家家出动,其乐融融。村里每年两次的“刘沟村戏曲艺术擂台赛”,群众演员达190多人,成为十里八村群众盼望的一大盛事。
为推进刘沟村新农村建设,村党支部成立以党员和积极分子为主要成员的“四组一会”,支部创“五好”,党员争“双强”,农户争“五星”。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刘沟人建设新农村的渴望更加强烈,在村庄整治中,村民累计出义务工5000多个,“刘沟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去年,刘沟村被评为郑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刘沟村党支部被省委授予“五好党支部”。
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
提供可持续发展模板
刘沟这块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的土地上取得的成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示范模板,具有典型意义。
刘沟的法宝是什么?刘永禄的回答是:首先,村里自己得有思路,目的就是让大家富起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村党支部曾经选择苹果、红薯等经济作物等作为支柱产业,但最终没有形成规模。再者,上级部门的支持和科研部门的帮助是关键。自从2004年刘沟村确立发展河阴石榴产业以来,荥阳市政府和郑州市农业部门的领导多次前来解决实际问题。河大郑州校友会在技术、人才、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也让刘沟人无法忘记。
作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貌非常复杂、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地区,刘沟村不仅为贫瘠的邙岭地区提供了示范样本,也给其他落后地区提供了发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