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健康*关注
3  4  
PDF 版
医患和谐大家谈
《和谐医患我主张》说说就医这些事儿
面对纠纷理性维权
医患和谐的桥梁:沟通和交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医患和谐大家谈

中原网  日期: 2008-03-27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记者 周 娟 张 伟 郑 磊

  医护人员希望患者能够体谅自己的辛苦,多一份理解和信任,而患者希望医护人员重视自己的病情,多一份耐心和关爱。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医患之间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尊重、理解和沟通。带着如何更好地达到医患和谐的思考,记者采访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医院管理者和市民群众,期待通过我们的关注,传达医患和谐构建过程中的不同声音。

  医患和谐的关键:

  理解和信任

  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沟通。医务人员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才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认同,同时,医疗活动具有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在治疗中会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患者也要信任和理解医务人员,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建立。

  近年来,郑州市卫生局一直在积极推动省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步伐。除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更是积极打造省会“平安医院”,同时还开展了“廉医 诚信 为民 和谐”医院和“人民健康好卫士”的评选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机构执业环境,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如何促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构建医患和谐关系?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赵学勇。

  “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需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郑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赵学勇说,医疗服务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患者就医治病,从一定意义上讲,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战胜疾病,减少痛苦,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从总体上看,医患关系和谐是主流,但也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

  “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医疗纠纷有所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院补偿机制不到位等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以解决,也有复杂的社会因素。”赵处长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缺乏理解,不能换位思考。患者对医疗服务缺乏风险意识,对医院和医生的期望值过高。

  对此,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沟通。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正确引导患者的期望值。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医患坦诚以对,最终会互相理解。

  尊重患者、理解信任医务人员,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只有医务工作者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诊疗工作,才能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医务人员从事的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工作,医疗活动又具有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患者要信任和理解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强化依法执业意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任何医疗纠纷,不管发生的原因如何,均要依法按程序处理,原则问题不避让,不妥协。同时,医疗机构要配合相关部门对医托、医闹现象坚决予以打击,维护和谐的就医环境和正常的医疗秩序。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政府主导,依法治理,社会支持和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赵处长强调,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希望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工作,落实核心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患双方的关系:亲人和“战友”

  医患之间应该是共同面对疾病的“战友”,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也会有矛盾,但是决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医生和患者惟有互相配合、多多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战胜病魔,彼此不和谐只会有害而无益。

  医疗机构是为百姓健康护航的堤坝,医务人员是治病救人的使者。医患和谐的关键是医疗机构要履行服务者的义务,要转变服务理念,体恤患者,尊重患者。郑州部分医院的院长谈了他们的看法。

  让患者明明白白就医

  

  “医生是‘白衣天使’,他们承担着很重的社会责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生建说,把病人当朋友,这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措施。

  李院长认为,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与感情的沟通。总的来说,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意的地方,一是服务质量,二是医疗费用。只要医务人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把病人担心的事情讲清楚、说明白,帮助患者选择既保证医疗质量,又能够减少费用支出的治疗方法,人心换人心,患者必然会理解医务人员,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除了在院内接诊,医护人员还可以上街头、深入社区,免费为市民检查,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同时以各种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真正成为患者的亲人。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的原因很多,有医疗资源不足的原因,有医院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的原因,也有其他的社会因素。”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王志余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患之间缺乏必须的信任和理解,没有做到换位思考。

  王院长认为,要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首先要打扫好自己的“卫生”,杜绝行业内的不规范行为,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问责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医院必须眼睛向内,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一味地抱怨患者不理解医院。”王院长说,医院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医院的服务理念怎么样,服务态度如何,服务效果好不好。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千方百计减轻群众负担。医护人员应该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多给病人一些人文关爱,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尽其所能地减轻患者痛苦。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认可,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推行“一站式”服务流程,并在全院建立查询系统,就是要让患者明明白白就医。

  

  真情付出谱写和谐医患

  

  “医院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郑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卢金镶这样诠释和谐医院的构建: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和谐医院,要坚持把“爱心是根本,医术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投入是保障”作为医院发展和管理的动力和指引。

  卢院长认为,好的感觉是信任的开始,首先要在医患之间传达一种良好的感觉,增强彼此的信任。要为患者负责,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让患者明白看病、放心看病。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把病人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同时,还要采取量化细致的内部管理措施,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打造医院内部的平安和谐。

  如果说服务意识是基点,那么服务能力就是支点。服务意识再强,如果服务能力不高,就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基于这一认识,医护人员还应从强化培训、加强管理、加大投入着手,夯实服务能力这个支点。

  医护人员要学会主动服务、温馨服务、延伸服务、承诺服务和感动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品位,让患者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好载体,才能出好效果。医院要从细节抓起,从服务做起,推出一系列惠民、便民、为民的得力措施,使就诊流程更加便捷,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医护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处处为病人着想,医疗纠纷也会得到有效防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通过医患沟通,病人对医院埋怨得少了,对医务人员理解得多了,医疗纠纷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才能建立起诚实互信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

  医患携手共创和谐

  

  “医患关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医患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生老病死,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医患关系的主角。”郑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虞婕站在“爱”的立场看待医患关系。

  她说,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爱心与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患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上的三重负担,特别希望得到医生的同情与帮助。所以,体贴患者的疾苦、了解患者的需求、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既是职业的需求,更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医患之间应该是共同面对疾病的战友,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也会有矛盾,但是决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须要深入分析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查找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虞院长认为,患方:一是信息不对称,对医疗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二是对医疗行业高风险、局限性认识不足;三是维权意识在增强;四是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治疗结果的期望值逐步增强。医方:一是有些医生对患者面临的困难缺乏必要的谅解和关爱,引起患者的误解和不满;二是个别医生没有及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医疗服务毕竟是一个结果未知性和不稳定性很强的行业。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理解。虞院长代表医院承诺,作为公立医院,会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会真诚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作为患者也有责任尊重医学、尊重医生的辛勤劳动。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携手,自觉维护医疗服务秩序,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努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环境人人共享的良好医疗局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