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马未都的文化理想
老郑州的湖北会馆
连 载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民间的“抓周儿”习俗
《无 法 安 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绿城杂俎
民间的“抓周儿”习俗
夏 吟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1  来源: 郑州日报  
  小孩满周岁时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据载此风俗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风操》中说:“……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至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唐宋时期,“抓周儿”风俗已很流行,民间十分重视,仪式也很隆重。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育子》中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

  清末民初,北方许多地方民间依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其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近亲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还要加摆铲子、勺子、剪子、尺子、绣线、花样子等。一般人家,经济条件所限,多予简化,仅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推算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谓之“拈周试哗”。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便认为长大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先抓算盘,则谓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果女孩先抓了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后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说成是“好吃”、“贪玩”,也要说成是“长大有口福”、善于“及时行乐”。总之,这是长辈和亲朋好友对小孩的一种祝愿。

  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育儿方面的习俗。如朝鲜族就有:为“产神”致诚、度“三七”、“百日”宴贺、“抓周儿”等礼仪,其中以“抓周儿”仪式最为隆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