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清明雨绿色风文明行
3  4  
PDF 版
把哀思安放在文明的花丛中
力促文明殡葬 保障安全清明
魂归大海 情留人间
让生命回归自然
一根网线寄哀思
名人墓志铭
清明古诗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把哀思安放在文明的花丛中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3  来源: 郑州日报  
  “实施殡改以来,我们家祭扫方式一年一个样。”昨日,马寨市民李鹏飞带上妻子、儿子一同去殡仪馆给母亲扫墓,他们今年带来了鲜花、卡片。

  李鹏飞今年58岁,据他回忆,2004年之前,市民家有人去世的话,就去附近买墓地,将逝者埋在地下,请响器的、放电影的到处都是,谁办得大,谁就孝顺。每逢清明,到处都是放鞭炮、烧冥钞的。2004年6月,郑州市政府召开殡葬改革工作会议,要求从当年7月1日开始,全市一律实施火化,严禁土葬。三年多来,各县(市)区围绕市政府下达的殡改工作责任目标广泛宣传,狠抓落实,遗体火化、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移风易俗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2007年,我市火化遗体35297具,火化率88.7%,居全省先进行列。目前,我市遗体火化已基本普及,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对实行遗体火化工作已经认可,全市有殡仪馆7个,经省民政厅批准的经营性公墓16家。

  火化实施不久,骨灰盒的存放又成了问题,“有人放在殡仪馆、有人埋在公墓、有人存在家中,但是公墓和殡仪馆都有保管费,放到家里又不太合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6年11月,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去新郑市调研,对新郑市政府加快骨灰堂建设的方法给予了肯定,同时提出,各市、县、乡三级加大对兴建骨灰堂的投入。2007年9月19日,市长赵建才在主持郑州市第88次常务会议上,同意将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列入2008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07年9月21日,市政府在新郑市召开了郑州市深化殡葬改革加快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的现场会,要求到2009年底,村村都有骨灰堂或者公墓。截至2007年底,全市新建公益性骨灰堂270个,公墓164个。

  在解决了骨灰盒的存放问题后,倡导文明殡葬又是另一个主题。“我们把骨灰盒放到殡仪馆,以前拿鞭炮,后来是烧香,现在我们放上鲜花,卡片上写上祝福,要是明年还有树葬,我家准备第一个报名呢。”据了解,我市在文明殡葬上逐步探索,2007年4月1日下午,市殡葬协会组织的首次骨灰撒海活动在连云港举行,18个家庭的20具骨灰撒向大海;2008年3月29日,市民政局联合郑州日报社及多家单位组织的首次树葬,76个家庭将112具骨灰葬在土里,种上绿树,逝者家属保证不立墓碑、不留坟头、不做任何标记;现在,殡改办举办的第二次海葬正在征集报名。市民政局局长张亮表示,将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提倡文明殡葬。

  本报记者 李 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