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七部委围剿网上非法交易
浙江女子网络裸聊获刑半年
国内最大名表走私案开审
湖北咸宁副局长杀死网恋女友
无博士男友 女硕士高校求职被拒
中国慈善特别大奖 将授予“中国彩民”
中华第一梨园山东冠县梨花盛开
警惕名气变现冲动下的为虎作伥
“无中生有”的有与无
静观增加财产性收入
让胡小燕们有能力直面民意
上海工资指导价出炉 本科每月为2567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静观增加财产性收入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4  来源: 郑州日报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如何防止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一文引用官方机构的研究数据得出两个倾向性结论:

  一、2003年至2007年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年增幅高于同期工资性收入增幅一倍以上,其中2007年的增幅更甚。城镇居民广义的财产性收入,眼下主要来自房产增值和股市获利。因而,但凡参与“两市”买卖的城镇居民多少都会有所斩获。

  二、多数城镇居民虽增加了财产性收入,但受益失衡。目前收入最高的10%的城镇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比重已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所占比重约为1%。也就是说,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的政策意图本是希望缩小贫富差距,但实际上结构性贫富差距反而进一步扩大。

  人们可能对此感同身受。即便是城镇居民,并非户户有钱炒股与炒楼,而且,许多居民拿着牙缝里省出来的资金投入股市,不挣还赔的相当普遍。

  众所周知,尽管2005年全流通改革就暗含有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的政策意图,但官方明确举起这张“政策牌”,则始于去年。但就余钱不多的民众而言,眼下想增加财产性收入,主要还得依赖于股市搏击,结合当下股市持续数月的惨状,再言“增加财产性收入”显得十分奢侈和敏感。

  是的,当下股市非但没有使多数民众增收,反而使许多民众的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直至血本无归。但若客观理性地看问题,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大势”并非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因为官方提出要为民众增收“创造条件”,并非是无中生有的“造”势,而是“势”已客观存在,政策主旨立足于“顺”势推进。

  说到“大势”未变,却又不能回避已持续数月的“股灾”。当下舆论争执的焦点在于政府是否该果断出手救市。何况,多数舆论在表达不满的同时,仍然期盼政府快快出手拉股市一把。难道政府真就如此铁石心肠——笔者怎么都不信。

  诚如一位朋友的分析,很有可能,政府眼下若要救市,须先拿CPI、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投资、楼市、基础性生产资料(资产)价格现状、股指等可变量作通盘权衡。宏调的根本目的是寻求这些变量由不平衡到相对动态平衡。顺此视角思考,眼下若把股指“拉”上来,以人民币结算的一揽子资产价格必加速上涨,导致CPI进一步上蹿,通胀压力加剧积累(总理在两会闭幕时的答记者问强调“我最担心通胀……”是有深刻含义的),所以,政府不可能针对普遍的“救市民意”无动于衷,而是要选择一个恰当时机,这个时机,很有可能出现在3月份(一季度)的整个经济运行数据尤其是CPI和PPI数据明朗之后再作抉择。

  议论如何才能改变增加财产性收入机会不均现状(也包括受益群体内部的另一种“马太效应”的破解)不是本文的议题,笔者想提示的是,股市在呻吟,但成交量并不大,随机挑几只大盘蓝筹股,分析实时交易信息,只有几十万股的买卖盘,即可撬动该股票的股价在百分之二三的幅度内起伏,这说明,下注或割肉的主要是基金,背后是赎回压力和“逼宫”意图在作祟,如是,被套的散户们不妨静候“转折”的出现。             鲁 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