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要闻国内
3  4  
PDF 版
图片新闻
国新办通报 “3·16”阿坝暴力事件致200多名政府人员和民警受伤 警方在格尔登寺查获大量武器弹药
2008清明=感恩追思+休闲踏青
北京 百名青少年9个血压高
图片新闻
撞塌在建桥 肇事船全责
巴特尔 任内蒙古自治区代主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2008清明=感恩追思+休闲踏青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4  来源: 郑州日报  
  又是一年清明时。与往年不同,今年国家首次将清明节纳为法定节假日,越来越多的清明文化传统民俗在今年获得重温。

  有人将今年清明节定义为感恩追思+休闲踏青:祭奠祖辈、结伴出游、体验民俗、重温汉风……第一个“小长假”的清明节为国人带来了“清明文明”的新元素。

  新理解 祭祀追思踏青并重

  “清明无客不思家”,2008年的这个清明,不少人寄托哀思正从匆忙走向从容。

  “以前不放假,很难在清明时节回去给家中老人扫墓。这一次,既可祭奠祖辈,还能踏青放松,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清明文化。”在北京中关村一家电子公司上班的李勇说。

  敬上一炷香、献上一束花,越来越多的人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扫墓。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说:中国人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祭拜祖先,感恩追思,缅怀先烈、先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清明由节气演变为节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如踏青春游、插柳植树、健身运动等,甚至还有男女谈情说爱的习俗,扫墓祭祖活动是自唐朝起才开始流行的。

  此次清明,那些曾被遗忘的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柳等清明传统民俗活动将重新在各地显现,内涵丰富的清明节再不是过去的“单纯祭祀”,而是在被人们重新理解和诠释。

  新变化 旅游经济习俗交融

  眼下正好是春回大地、姹紫嫣红的时节。新假日制度的施行为踏青这一传统风俗回归创造了条件。民俗专家指出,追寻文化缘起,感受各地风俗,品尝各异的清明特色食品,首个小长假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新一轮旅游商机。

  携程网一项调查显示,实施新的假日制度,不少市民调整了出游计划,原计划在“五一”黄金周出行的游客中,有近两成客流调整到清明假期出游。业内人士认为,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的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有的地方打出了清明习俗“文化牌”,如浙江德清、桐乡等地结合蚕花娘娘的民间传说,办起了“蚕花庙会”;作为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和黄帝祭祀中心,仙都则办起了“轩辕氏祭典”。

  浙江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国莲说,清明节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已远远超越了假日经济本身,好好挖掘,“清明经济”大有文章可作。

  新方式 一样清明多样文明

  祭扫先人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近几年,一些殡葬用品店里,各种祭祀品已花样翻新,不仅有信用卡、股票、别墅、轿车,甚至还有保姆、美女等。

  古人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用铺张的祭祀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不如对活着的长者多尽赡养之道,多一些关怀和体恤,移风易俗、文明祭奠,使清明节真正“清明”,这是我们每一个祭祀者今天所要做的。

  “家祭毋忘告乃翁”,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在这个清明期间推出了哀思寄“天堂”活动。每一位前去参加活动的群众在拜祭台旁得到信纸,写下他们对逝去亲友的思念或祝福,投进准备好的“天堂信箱”,用特殊的方式为亲人们带去深情的思念。

  “一样的清明,多样的文明”。如今,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烛光祭祀、植树祭祀、居家祭奠等文明祭祀方式逐渐普及。石家庄、银川等一些城市先后推出“倡导文明祭奠,告别烧纸陋习”签名活动,举行“万束鲜花馈赠文明祭扫者”活动。

  新呼唤 绿色环保取代传统

  长久以来,国人在祭扫先人时,都会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因为把握不好,一是污染空气,二是易酿成火灾,三是浪费钱财。

  我们需要怎样的清明文化?复旦大学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者表示,作为现代人,应更多倡导采用文明环保的方式进行“绿色扫墓”。

  “文明祭扫、平安清明”——这是民政部确定的今年清明节的主题。

  如今,土葬逐步被节地生态、文明环保的树葬、花葬、海葬等取代。明烛、鲜花、檀香、祭酒、哀乐等,更为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正逐渐得到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认可。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这个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或许成为每个炎黄子孙思考的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上图 4月3日,武警战士向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当日,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清明凭吊革命先烈大型集会活动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江苏省及南京市社会各界群众、解放军官兵、学校师生等近万人前来凭吊先烈。                                 新华社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