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今年力争实现水产总值20亿
全省航空运输业 季度税收首超3000万
我市城建资金 一季度下发22亿
1小时 少林到龙门
银行理财 别卖了产品砸了招牌
高档翡翠原料 价格节节攀升
“纸浆雕塑” 变废为宝
恶意透支3万元 黄某被判两年刑
劳动关系协调员 年内在上海诞生
濮耐股份今起招股
清明节“小黄金周效应”初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银行理财 别卖了产品砸了招牌
新华社记者 罗 博 邓卫华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7  来源: 郑州日报  
  最近,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售出的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记者在济南、银川等地采访发现,购买这些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大都缺乏金融知识,投资受损后纷纷对银行理财产品营销中片面夸大收益、缩小风险提示提出了质疑。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运营方,在进行产品营销的过程中,除了向客户提示产品潜在高收益的同时,也应详尽地向客户提示潜在风险。而近年来的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渲染预期收益多,风险提示则轻描淡写甚至略过不提。许多投资者是在对银行理财产品“只知其利、不知其弊”的情况下盲目投入的,一旦亏损就会有掉入“陷阱”的感觉。

  事实上,目前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十分复杂,别说普通客户,就连银行的员工如果不经过培训也很难将理财产品解释清楚。老百姓之所以选择银行进行“财富管理”,很大程度缘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银行的高度信任。

  信誉是立业之本,对银行业尤其重要。无论是历史上有名的钱庄票号,还是现代银行,无不以诚信为第一行为准则。银行在理财产品营销中如果重收益诱导、轻风险提示,必定损害自己的信誉,影响长远发展。

  从最早的“增存揽储”,到如今的“财富管理”,我国银行业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一些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宣传中夸大收益、缩小风险提示的现象,监管层应该予以警戒;银行也应着眼长远,诚信经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