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聚焦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3  4  
PDF 版
连线八大古都专家 共论中华精神家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连线八大古都专家 共论中华精神家园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7  来源: 郑州日报  
  

  

  

  

  

    

  编者按:新郑是黄帝出生地、建都地,这是国内外专家权威结论;按照黄帝文化研究专家赵国鼎的权威推算,今年是黄帝建都立国5005年。两个“权威”结论明明白白地昭示: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肇造者,古都新郑,是中华文明之光的“光源”所在!

  中华文明的“光源”首先辐射中原进而洒满中华大地,于是,有了中国八大古都。而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构成了璀璨的中原文化圈。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旨就是“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黄帝文化与八大古都有着什么天然的根脉联系?如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本报以此次拜祖大典为契机,连线八大古都,聆听各地“大家”的权威之声。

  和谐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

  ——访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

  本报记者 党贺喜

  

  人物档案:杨新华,现任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副研究馆员。兼任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委员、民盟南京市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等十多项职务。

  

  采访杨新华几乎是最艰难的,因为联络渠道不畅通,记者恨不得“飞”到南京去。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他又出差到安徽。所幸,在“最后一刻”,杨新华匆匆忙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八大古都是孕育中华5000年文化的重要标志。失去历史记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启蒙主义思想家、诗人龚自珍说过,灭绝一个民族,先灭他们的历史。因此可以说,妄图摧毁民族历史记忆的人,是民族的罪人!就我们个人来说,如果失去了历史的记忆,就会变成一个愚昧的、容易被人蒙蔽的中国人!”虽然未谋面,但话筒里分明传来的是杨新华慷慨激昂的声音。

  往事越千年。作为“老文物”的杨新华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南京开始建有城池的最早记载谈起,一直把思绪回放到近现代,他说南京至今已有2480年的建城史,六朝、南唐、明初及近现代前后十个王朝在此累计建都达450年,号称“十代故都”。

  作为八大古都之一,南京给后人留下了什么丰厚遗产呢?杨新华的“一孔之见”是:和谐!他认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和谐”的思想精髓。从黄帝文化到儒家文化,和谐观都具有一脉相承的天然联系。譬如,“天人合一”的观念,意思是说人离不开天,天也离不开人,某种意义上讲,人对天负有责任,不能随便破坏自然界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仅如此,一个社会要成为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每个人必须注重他的道德修养,这样的社会才能够真正的和谐。

  轩辕丘

  矗起中华文明第一根基

  ——访开封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刘顺安

  本报记者 汪 辉

  

  人物档案:刘顺安,开封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研究员,中国古都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致力于宋史、开封地方史及文博方向的研究,著有《开封研究》、《开封城墙》和《战国魏都大梁》等40余篇。参编著作有《中国城墙》、《中华文化劫难录》、《中国八大古都》和《开封商丘钱币发现和研究》等。

  

  “轩辕,黄帝之名,系我国远古时代‘五帝’之首,他奠定了中华文明第一根基,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谈起黄帝文化,开封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刘顺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黄帝所处时代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大体与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时期相当,以上文化也均属黄帝时代文化。”刘顺安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变革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开端。

  轩辕丘作为“中国第一古都”当之无愧。刘顺安引经据典:“我国最早的国都,是黄帝在新郑所建之都——有熊,被中国古都学会已故会长史念海教授称之为“中国第一古都”。著名历史学家、全国人大原副委员会长周谷城先生也曾题写“轩辕黄帝故都”碑文。”

  “新郑拜祖大典的主旨是通过寻根拜祖,唤起全球炎黄子孙的文化认同,血脉认同,成为凝聚全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谈及黄帝文化的研究意义,刘顺安说,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整个中华民族可以共同传承和乐于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文明成果、价值观念和感性态度的总和,是连接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血脉相传的深层因子。

  “要加大对炎黄文化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展望未来,刘顺安说:“要加大黄帝时代的文物遗址、纪念建筑物以及文献典籍、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的保护,更要发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功能,使健康有益的民族优秀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炎黄文化发扬光大。”

  黄帝开创了

  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与和谐

  ——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尹钧科

  本报记者 党贺喜

  

  人物档案:尹钧科 现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长期从事北京历史地理研究。主要著作(含合著)有:《北京历代建置沿革》、《北京地名研究》等论文百余篇。主编《北京历史丛书》一套。

  

  电话采访尹钧科先生,比想象中还“容易”些,尹钧科的山东话使记者与之交流没有什么语言障碍,而且,平易的态度仿佛可视可感。

  谈起黄帝文化的巨大作用,尹钧科一语中的:“黄帝开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与和谐”。

  引经据典话黄帝,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尹钧科对黄帝文化做出十点权威点评:在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的同时又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置官监国教化民众。因此天下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可以说是黄帝的武功文德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联合、大统一促成了原始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黄帝时代是一个大发明、大创新的时代。据《世本·作篇》记载历法算数、图画文字、衣冠鞋袜、笙簧鼓竽、舟车弓矢、舂杵臼器等等都是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铸就了四五千年前辉煌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始于黄帝时代。让我们更多地了解黄帝,深入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发扬光大,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强盛”,尹钧科满怀激情,直抒胸臆。

  古都应是建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点

  ——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大教授朱士光

  本报记者 党贺喜

  

  人物档案:朱士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学科规划与评审组成员、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中国古都学与历史城市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撰著、主编、参编著作23部。

  

  去年拜祖大典前夕,记者曾远赴西安拜访过朱士光教授,可谓是老朋友了,电话采访相对轻松些。

  记者采访直奔主题,朱士光应答一步到位:“不仅北京、西安、郑州、洛阳、安阳、开封、南京、杭州被公认的‘中国八大古都’,而且,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49座古都,都应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点”!

  朱先生介绍说,我国领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在由原始社会跨入阶级社会后的近五千年发展时期,由于朝代的不断更迭与各时代不同政权的时相分合,因而在我国广大国土上留下了一大批曾先后做过历史上各王朝或各独立政权都城的古都。其数量当在220多座。

  朱士光进而认为,由于历史上历代列国都是以自己的都城作为中心区域创造出代表一个时代或一个国家的最高水平的文化,所以这些文化不仅在当时是支持各王朝与政权得以存在的内在精神支柱,还是构成国都乃至全国繁华兴盛气象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些古都文化还对古都所在城市与地区当今之地域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是因为古都文化是历史上一个王朝或一个时代文化之缩影,是历史上以至当今特定区域代表性文化,具有强劲的空间辐射力与时间穿透力,所以古都文化可以说浓缩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之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更应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主要园地”。朱士光铿然作答!

  让千年古都神韵

  与现代新城风采交相辉映

  ——访杭州出版社副总编辑徐吉军

  本报记者 党贺喜

  

  人物档案:徐吉军,浙江宁波人。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杭州出版社副总编辑。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独著或合著有多部学术著作,如《长江文化史》、《黄河文化史》、《中国都城辞典》等。

  

  采访徐吉军非常“累”,两天的双休日里,徐总加班两天,无暇顾及记者,好不容易电话里“逮”住了他,可他的那口宁波腔反倒把记者“逮”住了。

  但谈到如何弘扬黄帝文化以及八大古都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程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时,却让我们有了共同语言。

  徐吉军的观点很“杭州”——

  第一,对杭州的古都文化资源进行认真的发掘和整理。在这方面,杭州市目前已经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迄今为止,已经编纂出版了《西湖文献集成》、《杭州运河文献》等,开创了全国各省市大规模编纂地方文献的先例,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杭州市遗存的名胜古迹、老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考古发掘也是成就斐然。

  第二,对杭州的古都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推广。为了加强对杭州古都文化的研究,杭州市相继成立了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岳飞研究会等学术机构和组织,开展杭州古都文化的研究。与此同时,杭州古都文化的宣传工作也蓬勃开展起来了。洋洋洒洒50册的《西湖全书》,宣传杭州,推介杭州,促销杭州。

  第三,让杭州古都文化遗产增辉现代化建设。徐吉军深有感触地说,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既是对杭州历史文化的高度提炼,是“精致精美”、“多元开放”南宋人文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立足杭州发展现实,谋划杭州未来发展战略,创新思维的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徐吉军的“杭州观”对我们应该有所启迪。

  同根同祖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

  ——访郑州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任伟

  本报记者 张冯焱

  

  人物档案:任伟,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学位,郑州市文化(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致力于商周考古和中国古代史研究,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和河南文物考古学会副会长。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脚步越来越近,“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的主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郑州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任伟博士认为,古都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明从这里起源,国家在这里诞生”,这是任伟博士对郑州文化、中原文化的高度概括。他说,如果说少林文化、黄河文化还带有一定地域性的话,那么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核心地、国家制度的诞生地,郑州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学家公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为夏,研究表明,郑州境内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就是夏的建都地,这在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中是非常关键的。第二个朝代为商,至今有3600年历史,商城在现在的郑州市区地面上留有近3公里长、最高处达10米的古城墙,商城面积25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到春秋战国又有郑、韩、管等国建都于此。在全国地级市中,郑州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第一位的,共有43处。任伟认为,灿若星辰的古迹遗址足以证明,郑州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千百年来,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寻找自己的“根”?任伟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源谈起,国家初创时期,以血脉关系为主,以分封制以及后期的家长制的方式,国君将王子王孙分封到各地,赐予国名、地名和姓氏,层层绵延形成国家,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国与家是有血脉联系的这种制度对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的影响,代代相传,成为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当今文明时代,这种文化则演变成一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任伟说,从历史层面上说,人文始祖黄帝出生在新郑,中原大地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精神家园,同根同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纽带,这正是拜祖大典的意义所在。

  八大古都

  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支点和高峰

  ——访安阳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文道

  本报记者 覃岩峰

  

  人物档案:陈文道,现任安阳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安阳古都学会和安阳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长期从事地方史志编纂和古都研究工作,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主编《安阳市志》、《安阳年鉴》等书。并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八大古都》等书编委。

  

  “八大古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是中华民族的荣誉和骄傲。”安阳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文道告诉记者,八大古都的形成、发展、繁荣到衰落,折射出中华文明波浪式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高峰和支撑点。

  陈文道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考古工作者历经50余年的发掘研究,已充分揭示出郑州商城遗址是座由宫城、内城与外郭城三重城垣构成的大都城。郑州商城规模之大、都邑性质之明显、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与古都形象之直观,令国内外学术界赞叹。

  对于即将举行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陈文道表示,郑州及其辖境,作为黄帝之都81年,举办拜祖活动对展示郑州厚重的文化资源,让海内外华人更多地了解中原博大精深的“根文化”、“源文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古都文化是一笔财富。”他说,正因为黄帝文化在古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郑州要加大对黄帝时代的文物遗址、纪念建筑物以及文献典籍的保护,做好传统文化继承,深入挖掘黄帝文化的深刻内涵。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访洛阳古都学会会长叶万松

  本报记者 武建玲

  

  人物档案: 叶万松,研究员,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会长、洛阳古都学会会长,退休前任洛阳文物工作队队长,主持洛阳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传统美德和正确的荣辱观。”洛阳古都学会会长叶万松在接受采访时直奔主题。

  叶万松说,八大古都是中国五千年来统一政权的首都所在地,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集中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伟大成就,历来被认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核心载体,也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文化的荟萃之地。

  说到洛阳,叶万松说,儒家思想是历史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儒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西周、东周、东汉和北宋时期,洛阳都起过很大作用。今天,认真研究古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正确荣辱观,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亦能起到“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和“移风易俗,荡人邪心,存人正性”的作用。

  谈及“古都文化与黄帝文化的关系”,叶万松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文化被视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源头。黄帝之时有国有都。文献记载,黄帝活动的地域以嵩山为中心,涉及黄河及其支流伊河、洛河,淮河支流汝河、颍河的上游等流域。有学者认为,在该范围内发现的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就是黄帝文化的遗存。目前在郑州西北邙岭发现的仰韶晚期的西山古城址被认为是黄帝时代古城(黄帝城)。周谷城、史念海等著名学者都认为黄帝的轩辕之丘就是古都,有的还誉之为“中华第一古都”。所以将黄帝文化作为中国古都文化的组成部分予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它应是古都文化的初始阶段。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