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游击队”要学做“正规军”
读《史记》之项羽
斑马线
《整形日本》
记住那些远去的人
宾至如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郑州古代成语故事
宾至如归
李济通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9  来源: 郑州日报  
  “宾至如归”这一成语,意为客人来访,主人热情招待,如同回到家里一样,感到温馨、舒适。它源自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之“襄公三十一年”。原文为:“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说这句话的,就是我们郑州人应该引以为荣的古代郑国名相子产。

  子产,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乃郑穆公之孙。公元前554年任郑卿,不久因平定司氏等贵族叛乱有功而执政,先后为相达21年。其间,为弱小的郑国政治、经济、法律改革等,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宾至如归”,即是他一次外交活动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郑简公二十四年(前542年),子产奉命出使晋国。但作为大国之君、诸侯盟主的晋平公,却以鲁哀公去世、表示致哀为由,不予接见。对此傲慢无礼之举,子产自作主张,令随行人员,将入驻的晋国宾馆围墙拆除,然后赶进马车,放下贡品,暂且住下。晋平公得知此事,大为震怒,立派大夫士了解情况,进行责问。他说:“我们这里治安不好,寇盗充斥,来往的诸侯也多,为此加固宾馆围墙,确保入住安全,你怎么不打招呼,就将它拆除呢?我们国君想了解一下,你这是为什么呀?”子产回答说:“郑国本为小国,每年要向贵国进贡。这次我奉命来此朝拜,你们国君既不接见,也不确定会面日期,是何道理?我听说(晋)文公当政时,宫廷简陋,但招待诸侯的宾馆却高大气派,设备齐全,道路平整,修有马棚,有人接待。国君及时接见使者,礼品可以很快献上。如有困难还要给以帮助,使客人如同到了家里一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可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你们国君住的宫殿方可数里,富丽堂皇,而我们住的宾馆,却是奴隶的宿舍,门不容车,安全也没有保证。我带的贡品也多,怕暴露了,因燥湿损坏,如果这样,我的罪过就大了。围墙若不拆除,车马又如何进得去?如国君尽快接见我们,将贡品很快献上,我们就会把围墙修好后,再回家去。”(详见乾隆《新郑县志·人物志·子产》)。这番话可谓义正词严,有理有节。子产据理力争,说得士口服心服,无言以对。平公闻听此言,很是惭愧,立即接见子产一行,并设宴招待,馈赠不少贵重礼物,还重建了宾馆,恭迎宾客。

  2000多年过去了,“宾至如归”如今已成为宾馆、酒楼、饭店、旅社等服务行业的一个专业用语了。子产那种足智多谋、不卑不亢、不畏权势、敢于抗争的精神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无疑为古都郑州的历史平添不少光彩。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