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游击队”要学做“正规军”
读《史记》之项羽
斑马线
《整形日本》
记住那些远去的人
宾至如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读《史记》之项羽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9  来源: 郑州日报  
  四是出自武夫之口。

  樊哙是一介武夫,给人的印象是粗鲁豪爽,上述三点借樊哙之口说出来,更容易使人相信。

  项羽面对樊哙一番说辞竟然无话可答,只是非常尴尬地说了一个字:坐。

  刘邦集团的团结一心,项羽本人的政治幼稚,昭然若揭。

  我颇疑樊哙之言是张良所教,否则,一介武夫何以有如此睿智!

  10. 惧为鱼肉 避祸逃亡

  果断逃席

  刘邦利用樊哙闯帐的机会,立即借口“如厕”——就是上厕所,召樊哙出了项羽的大帐,安排逃席。

  刘邦再也经不起范增的屡生事端了。

  刘邦离席之后,一连做了三件事:

  第一,研究逃席。

  刘邦深知鸿门宴凶多吉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因此,逃席开溜是上上之选。但是,精明老到的刘邦即使是逃席,也希望安排得有条不紊。

  刘邦对是否告别一事心中犹豫不决,所以向部下征求意见。樊哙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这一次他的判断却很好:不辞行。因为,办大事不拘小节,行大礼不顾细节。如今,项羽集团人多气壮,比如砧板与刀;我们只是砧板与刀之间的鱼肉,何必要告辞。刘邦立即采纳了他的意见。

  冷静善后

  第二,安排善后。

  首先是选定善后人。张良的精明强干已经被刘邦所了解,所以,刘邦特地选张良作为善后人,留下来善后。所谓善后,一是辞行,二是献礼。张良献的礼是刘邦带来的白璧、玉斗,这可以从反面证明刘邦的“籍吏民,封府库”未必完全可信——如果真是封了府库,刘邦的白璧、玉斗从何而来?

  其次是交代辞行时间。项羽与刘邦的驻地相距四十里,但是,刘邦逃席走的是小道,只有二十里。即使如此,他仍然仔细交代张良,务必等到他回到大营,才能进帐辞行,以免范增再生事端。

  第三,处理随从。

  刘邦来鸿门赴宴时带来了一百多名骑从,刘邦逃席时将他们全部抛下,只带了四员大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而且只有他自己一人骑马,四员大将全部步行。

  这样安排,明里说是避免大队人马出走的动静太大,引发范增的追杀;暗里说四员大将无马步行,一旦遇到不测,便只有拼死格斗,组成一道防火墙,方便刘邦自己脱身。

  四员大将中的纪信,在后来的荥阳之战中装扮作刘邦,带领两千女子,开东门出降,吸引了项羽军队的注意力;刘邦趁机带了十几名随从,从西门脱身。纪信冒充刘邦,帮助刘邦逃跑,最终被项羽所杀。

  刘邦的这种安排虽然很周密,但是,他宁可牺牲部下也要保全自己的用心,也让人看到了刘邦自私阴刻的一面。

  刘邦逃回了自己军中,张良入席善后,项羽竟然还问:“沛公安在?”并且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张良代刘邦献给他的一双白璧。项羽政治上糊涂到了何种程度啊!

  范增气得拔剑撞破了张良送给他的玉斗,气急败坏地说: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刘邦回到军中,立即诛杀了曹无伤。

  11. 浑然应答 道尽糊涂

  糊涂六言

  整个鸿门宴,项羽一共说了六句话:

  1.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2. 壮士,赐之卮酒;

  3. 赐之彘肩;

  4. 壮士,能复饮乎;

  5. 坐;

  6. 沛公安在。

  第一句话,断送了曹无伤的性命;

  第二句话,表明项羽完全不理解樊哙闯帐的真实目的,反倒欣赏起了樊哙的勇武;

  第三句话,樊哙的闯帐坏了范增的大事,项羽竟然浑然不知;

  第四句话,继续欣赏樊哙的勇武;

  第五句话,一个“坐”写尽了项羽的政治幼稚;

  第六句话,一句“沛公安在”,道尽项羽糊涂。

  可以说,直至鸿门宴结束,项羽始终未能认识到刘邦是秦朝灭亡之后与他争夺天下的真正对手。因此,宴前、宴中都错失了消灭刘邦集团的大好时机。

  以上我们讨论了项羽政治幼稚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刘邦是他真正的政治对手。鸿门宴是第一个例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