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木版画焕发生机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看到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昨日上午,在首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上,新加坡华侨傅明拿着朱仙镇木版年画感叹道。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是文化周的亮点,透过这些精品,看到了炎黄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台上,记者看到,清代版《五子登科》的古朴与门神画的威武相得益彰,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不失匀称协调。有着40多年刻印木版年画经验的省级民间艺术家刘金录告诉记者,木版年画始于北宋,发祥地为开封,最近几年受到国内外收藏者的追捧,自己所在的“万同老店”年画作坊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慕名而来的游客,木版年画成了朱仙镇最好的“名片”。
傅明刚刚参加完新郑拜祖大典便赶到了“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从9点开始,他就一直在这些文化精品中转悠,尤其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情有独钟。
古老文化的重新崛起让刘金录老人充满了期待,他说,时代在变,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也在与时俱进,目前,“万同老店”已经尝试将木版年画的工艺用在了衬衣、茶杯等装饰上,他希望通过木版年画这些生活化的创作,让它们“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锣一鼓一皮影一台戏
■本报记者 覃岩峰
一锣、一鼓、一手执皮影的老人构成了一台戏,昨日上午,在炎黄文化周的民间绝技演出展示中,桐柏县的皮影戏一出场就赢得了嘉宾们的阵阵掌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皮影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这一古老的戏种焕发了青春。
荧幕前,英勇的岳飞正在追击金兵;荧幕后,一老者则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操纵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让战争场面显得异常激烈。相比皮影戏台前的精彩,嘉宾们对表演者的操作更感兴趣,几位台湾的客人拿出相机,将老者的表情、动作一一记录下来,他们表示这是一台最原汁原味的皮影戏。
据了解,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绢艺“蝈蝈”几可乱真
■本报记者 李 娜
这棵白菜呈青绿色,上面还有一个小蝈蝈,触须非常细,身上的纹理和头部特征都雕刻的栩栩如生,这不是真的白菜,而是河南滑县的秦竹林带来的绢艺——白菜蝈蝈。
秦竹林指着一棵绢艺白菜告诉记者,这个可以乱真的白菜,2007年荣获了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他说,“秦氏绢艺”是我市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他是秦氏绢艺的第十二代传人,此项技术是世代相传,在全国也不多见。之所以做绢艺“白菜”,秦竹林说,是谐音“百财”,象征“富贵吉祥”,有着美好的寓意。
秦竹林说,他的作品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些作品属非卖品,“就是来展览一下,让更多人了解此项工艺。”
秦竹林指着“白菜”上惟妙惟肖的“蝈蝈”说:“别看这家伙小,一只蝈蝈下来需要118道工序,单一个蝈蝈就要做30多天,而一个作品‘白菜蝈蝈’下来,需要3个多月呢。”
剪纸“剪”出奥运情
■本报记者 张冯焱
今年60岁的谢中,自幼酷爱民间剪纸艺术,是剪纸艺术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谢中把自己历时4年,精心创作的脸谱剪纸高高地挂在展板上,这些脸谱表情各异、粗犷遒劲、媚而不俗,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谢中是禹州市一家煤矿企业的职工,1997年,他创作的长达128米的巨幅剪纸作品《喜迎香港回归》,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他的剪纸作品曾两次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据谢中介绍,自2001年年初开始,他就开始构思,希望用剪纸艺术表达中国人民喜迎奥运的心情。最终,他决定用京剧脸谱作为画面,用剪纸技法剪出脸谱,组成奥运五环标志。
2005年,谢中潜心剪纸,夜以继日,先后剪出近2000幅小样,最后用套色技法,成功剪出了234个脸谱。谢中又从中挑选出200幅作品,组成了每个环为直径6米的五环标志。他把这个剪纸作品命名为《中华国粹迎奥运》。
谢中说,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联系上,让他的剪纸艺术作品走上奥运会,让世界都能了解中国的国粹和民间剪纸艺术。
菜刀做笔绘就奇画
■本报记者 武建玲
昨日上午,在首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上,一男子以刀代笔,在宣纸上画出了一幅幅形神兼备、独具特色的东方刀书画,引得围观群众啧啧称奇。
刀能作画?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被称为中国“刀笔王”的濮阳人王濮方。他告诉记者,他是在2003年创造的这种刀书画形式,包括刀书、刀画。就是以大小不同的刀具为书画工具,调和中国画颜料在宣纸上创作成字、画。记者在现场看到,王濮方手握一把菜刀,蘸上墨汁后,在宣纸上时重时轻地按下去,随着刀的移动,几分钟后,一幅颇具特色的“高风亮节”图出现在大家面前。画中的“竹”既有“竹”字的形,又有竹子的形。鲜明的竹节让人叹为观止,也引来了不少记者的镜头。
在王濮方的身后,悬挂着一幅幅已经创作好的“竹林鸣翠”、“峡趣图”等刀书画。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濮阳成立了东方刀书画艺术院,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门独创的技艺发扬光大。
①皮影戏 ②民间社火
③吹糖人 ④功夫表演
⑤泥泥狗 ⑥面塑
⑦刀笔画 ⑧捏泥人
⑨扎染 ⑩唱戏
本报记者 许大桥 李利强
唐 强 李 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