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桃花峪里桃花开
《我的绝版青春》
人生杂谈
连 载
郑邑
冯玉祥讥讽蒋介石
闺女烧寒食一说
郑地
感悟圣火神钧
1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闺女烧寒食一说
连德林 王润才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0  来源: 郑州日报  
  寒食,是民间流传很久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南朝的《荆楚岁时记》就记载:“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按旧历法推算,寒食节应在清明节前的一日或二日,不一定是冬至后的一百五日,也有是六日的。同时该书还记载,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重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相传,晋文公重耳在即位之前,曾长期流亡在外,其间得到了介子推的忠心扶助。但他为君后,却把患难中的介子推给忘了。后来想起此人,并决定启用。而介子推此时已带母隐居山中,执意不肯受封。有人献计说介子推是个孝子,若用火烧山,他必和母亲一起出山。文公依计烧山,但介子推还是没出来。事后文公看到的是,在一大柳树下被烧死的母子二人。为了纪念这位不贪婪权贵的忠臣,文公在介子推遇难这天(传说为清明的前一天),带头吃冷食,以示铭志不忘。同时令天下效行,禁火三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写道:“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诗中描写了寒食节人们上坟扫墓的情景,说明早在唐代,寒食节就已形成上坟烧纸的习俗了。后来因一过寒食就到了清明,人们就把两个节连在一起,寒食渐而被清明节所取代了。

  在郑州地区鬼节上坟烧纸时,有“早清明,晚十月一(寒衣节)”的说法。传说清明是地府放鬼的日子,鬼魂争着先出来抢钱,所以,习惯上清明上坟烧纸要早一点,有的就提前一天,此日正逢寒食。还有传说,早年有个已婚的大家闺秀,每年都是在清明节回去为亡母上坟。有一年清明节前她做了一个梦,梦中母亲对她交待:“清明节上坟送钱的人多,又到处乱散,还一哄而上。如能提早一天送钱,可免去争抢之苦。”于是她便提前一天为母上坟送化阴币。因她是富户大家之女,很有影响,这件事很快在民间传开。所以直到现在,出过门的闺女为亡故的娘家亲人上坟,都要赶到寒食节这天。从而,“闺女烧寒食”这一民俗流传至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