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街坊邻居
诗三首
《衣Q达人》
现代
17
18
连 载
连 载
难忘的“长征”
乐观是一种智慧
绿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难忘的“长征”
梅桑榆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2  来源: 郑州日报  
  1967年春全国大、中学生为了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由乘车船串联转为步行串联纷纷组织队伍或去北京或去延安或去韶山或去井冈山……学生们将这种徒步远行称为“长征”。

  我们在本班组织了一支14人的队伍推选闻名全校的“球星”吴大蚌为队长选择的“长征”路线是凤阳——井冈山。一些女同学闹着要加入我们的队伍并承诺途中洗衣服等事由她们包了但我们怕她们身板娇嫩吃不了苦均婉言谢绝。这支队伍的名称是我取的并由我用毛笔书写请人制成旗帜。其全称为“毛泽东思想远征军”。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在母校凤阳中学的门前留了影(这一历史场面的定格有的同学至今仍然珍藏)然后打着“军旗”沿公路向南进发。

  “远征军”的“官兵”随身所携既无枪弹也无粮袋仅有一个背包及两件供换洗的衣服。沿途城镇乡村均设有“接待站”免费提供食宿。每到一地只需找到接待站向接待人员出示证件(证件是我们自己印的)并由队长在登记簿上签字便可白吃白住。不过所食饭菜谈不上什么色、香、味不过充饥而已。住宿也多是几十人在一间房子里挤草铺只有少数城市才有床可睡。然而既是学习红军发扬长征精神,怎能追求享受?食宿条件虽差,谁也没有怨言。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未受过军训,加上体力、耐力有别,故行动很难整齐划一,雪山未爬,草地未过,只是走了两天平平坦坦的公路,便“军容”零乱,有的走肿了脚脖,有的磨烂了脚掌,“尖兵”和“后卫”渐渐拉大距离,有时竟相距数里之遥。我身矮腿短,又很少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因此拼尽力气,仍经常担任“后卫”。记得经常担任“后卫”的还有程景旺,他当时又矮又瘦,大家都喊他“小瘦”,但“小瘦”从不叫苦,有时竟会出其不意地走在前头。

  庐山是我们“长征”中最有意思的一站。上庐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盘旋而上的公路一条是蜿蜒曲折的十八里石阶名为“好汉坡”顾名思义这条路十分难走非好汉不能走到尽头。我们既然要磨炼自己的意志当然选择走后一条路。14条“好汉”经过艰难的攀登走走停停登上庐山夜幕已降临多时蓦然回首虽未见直下三千尺的飞流却看见了落于九天的银河——那是九江十里长街的灯火。庐山接待站将我们安排在庐山大厦“下榻”那里曾经是中央领导人在庐山开会时住过的地方接待规格很高。当时我们对庐山的历史所知甚少故每天只知浮光掠影地观仙人洞望龙首岩赏三迭泉……由于我们身在此山中所以最终也未能见庐山真面目。我们在庐山流连数日忽遇大雪为了体验一下红军爬雪山的感受我们决定冒雪下山。怎奈路险林深雪滑加上道路不熟常常误入歧途14个人没有不摔跤者又白又胖的马少纯走不多远便做四脚朝天状以栽了数十个跟头的纪录赢得了“摔跤冠军”的称号只是无人发给他金牌。

  我们经合肥、安庆沿长江向西过九江、登庐山而后至南昌行程1400多华里一路坚持步行绝不乘车并且耻笑那些乘车串联的学生。然而由于时间上的拖延我们抵达南昌时中央已经下达了停止串联的通知。我们只好乘火车经长沙至武汉然后乘船顺长江东下经南京返回。坚持步行的“壮举”使我们失去了上井冈山的机会留下一大遗憾而这个遗憾至今也未能得到弥补。

  这次半途而废的“长征”令人难忘直到今天同学相聚仍对当年那段经历津津乐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