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区庙李镇有一个村叫琉璃寺村,村子的传奇故事让老郑州们津津乐道。
相传琉璃寺始建于唐代,原名叫兴国寺,占地20亩之多。后来改名为琉璃寺是因为院内前后两个大殿均为琉璃瓦盖顶,四角有琉璃兽头,两殿大脊中间各安有高五尺的琉璃宝瓶。这些琉璃饰件在阳光的照耀下,亮光闪闪,方圆几里之外都能看得见,因而老百姓就把该寺改名叫做琉璃寺。琉璃寺越叫越响,大家也就渐渐忘记了有过兴国寺这回事儿。
清朝中期,琉璃寺内来了一位姓杨的人在寺内帮工,并负责维护室内外的设施,后来姓杨的帮工就在寺边安家长住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村落。因为村子邻着琉璃寺,加上村里的先辈出自琉璃寺,于是,村民们就为村子起名叫琉璃寺村。
琉璃寺寺内的大殿供有十八罗汉和白玉奶奶的神像,后殿是一尊卧佛,通体占据整个大殿,头顶西山,足蹬东山。在民间有“琉璃寺的大佛,横跨两架山”的俗语,也有“琉璃寺赛龙亭,潘杨二湖俩大坑”的美谈,意思是说该寺的建造形式和布局与开封龙亭相比毫不逊色,室内景色胜过潘杨二湖。
而在郑州的民间,琉璃寺还有“天上落铜棺,地下涌金莲”的传说。据传在明朝期间,郑州地区出现了两件奇闻,后者就发生在琉璃寺。据《郑州志》记载,清顺治十二年十一月间,兴国寺殿前月台上,地下暖气如蒸笼一样升腾,月台内三个夜晚有奇异花朵涌出地面,高三尺,如牡丹,似莲花,一时观者如潮,并惊动了州府。
时光飞走,岁月流逝,虽然神秘的色彩让琉璃寺闻名遐迩,但由于遭遇战事,琉璃寺多次被毁。据1913年修编的《郑县志》寺庙目中有“兴国寺在州北20里”的记载,后又在1915年编绘的郑县七区总图上,标出了琉璃寺村的村名,时属长乐区(庙李)七段,据村民讲这是关于琉璃寺和琉璃寺村最近的记忆了。到了1928年,庙内再受劫难,神像被毁,并改寺为学校。
建国后琉璃寺仅留遗址,现为村委会所在地,2000年村内出资,在原寺头门前建一座青石拱桥,左右两个大水坑进行了维修,各建青石凉亭一座,左为碧波亭,右为忠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