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金水
3  4  
PDF 版
美丽新农村 魅力农家院
流动人员受关爱
六条主干道“洗脸美容”
“红色家园”成了党员乐园
金水区遍吹和谐之风
琉璃寺村和琉璃寺
遏制“天价”逆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美丽新农村 魅力农家院
——金水区新农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王珺洁 文 李 焱 图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2  来源: 郑州日报  
  兜里有了钱 农家人生活有滋味

  2007年,金水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全区农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一产增加值2.5亿元,农民现金纯收入达到8150元,同比增长16.2%。

  在新农村建设中,金水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对东区范围内的农村、近郊村、城中村、远郊村等四类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一村一策,分类指导。金水区还把实现村级党组织的民主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核心,深入开展依法治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大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各村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并由村里选出的20多位村民代表,共同组建村民议事会,议事会针对村务公开的具体内容进行监督、管理。

  技术学到手 失地农民不发愁

  在新农村建设中,金水区整合培训资源,由人劳局牵头,爱卫办、科技局、教体局、农经委、东区劳动保障部、妇联、科协等相关单位配合,利用辖区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多的优势,整合辖区内的农大、农业广播学校等农业培训资源,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推广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金水区农经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金水区举办失地农民培训班32期,培训5157人,召开专场招聘会39场。推荐就业10017人次,失地农民没有为生计发过愁。

  此外,金水区发挥驻村工作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让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铺路人。驻任庄村工作队在协助做好重点示范村整体改造的同时,调整村产业结构,建设“野鸭湖生态农场”,推广沼气工程,完善各类基础设施;驻张庄村工作队结合实际开展了“赞颂新成就,建设新农村,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举办了烟火晚会和戏迷总动员——走进张庄电视文艺晚会等活动,丰富村民生活;驻马头岗工作队,依托中州大学资源优势,组织大学生到马头岗村义务支教,建立马头岗村民学校等。

  树绿道路宽 村容村貌更靓丽

  目前,金水区共有任庄村、来潼寨村、小金庄村三个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一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改造,使农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记者在来潼寨看到,小街辅以青草绿树,村中大路平坦整洁,广场上村民们有说有笑……让人仿佛置身快乐的都市。

  据了解,2007年,金水区对三个村累计投入资金2013万元,共完成道路建设51469.58平方米,修建排水管网14326米,绿化村庄57483平方米,建设集文化舞台、卫生室、文体活动室、培训室、游园于一体的文化广场3处,占地面积7503平方米。

  截至目前,三个村各项改造任务均已按要求全面完成,并通过了市新农村建设指挥部的验收。

  金水区农经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金水区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不断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致力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使辖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农民们幸福感指数直线上升。下一阶段,金水区将多方投入资金用于进一步改善新农村示范村的村民居住环境,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提高村民们的生活质量。

  一条条水泥路延伸至农家,一股股清澈自来水流入乡舍,一项项产业发展项目紧锣密鼓地实施……昨日,当记者走进金水辖区的来潼寨、任庄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时,干净整洁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一张张喜悦的面孔构成一幅和谐的新农村兴农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