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悬崖上的金丝鸟笼
域外
冯玉祥为民打井
郑邑
连 载
《朝花怀叙录》
文苑
范文澜和《文心雕龙》
三 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4  来源: 郑州日报  
  沿成灌高速公路西行,40公里处就是著名的都江堰了。装有GPS的2号车停下,迟迟不动。苏东拿起对讲机问:“怎么不走?”

  休闲答:“等一下,正在往GPS上输入四姑娘山呢。”

  过一会儿,休闲问:“四姑娘山在哪个城市?”我答:“阿坝州。”

  他焦躁地说:“GPS设不出州!”

  我说:“你再试试日隆镇?”他仍设不出来,听声音,有点儿抓耳挠腮的样子。

  苏东不耐烦了,大声道:“离了那个破玩意,还走不了路了?看地图,问路呗!弄不出来还弄,有病啊?!”话音未落,车已发动。

  GPS导航只适合大城市,出了成都,它便彻底地罢工了,我们只能凭地图及问路确定方向。

  从都江堰出来进入岷江峡谷,逆江而上, 行50公里,途经卧龙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地球上仅存的几处大熊猫栖息地之一,已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保护区山清水秀到处是潺潺的溪流、茂密的森林。

  穿越卧龙保护区后,左边是高山,右边是大江,海拔越来越高,从800多米,逐渐升至4000多米,温度从零上31摄氏度,下降到20摄氏度。我们翻越了本次行程的第一座高山、海拔4520米的巴郞山,车在山上行驶时,队员们没有出现高原反应。据介绍,高原反应是在高原上6个小时后才出现的。

  车在大山间盘旋,在一道山梁上停下,当地称为猫鼻梁。上面矗立着一块几米高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大熊猫王国”几个大字,大家纷纷下车拍照。

  这里海拔4532米,是远眺四姑娘山的最佳位置。可惜蜀地总是云缠雾绕,四姑娘都羞涩地藏在云里,只隐隐约约地看到亭亭玉立的轮廓。

  我兴奋地拍照,之后上车,感到有点头晕、发困,竟然想不起这道梁的名字,自言自语地说:“刚才的峰,是叫猫眼峰吧?”刘建一听,乐得不行,气吁吁地道:“不对,是黑眼蜂吧?”他又在开玩笑,我道:“说正经的,叫什么来着?我得记住啊!”他说:“不是猫鼻梁吗?”啊,我笑起来。根据经验,我知道,不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而是高原反应在发作。

  中午12点,我们抵达四姑娘山所在的日隆镇。饭后,前往巴丹“千碉之国”。

  没找到宿营地

  沿着小金河谷前行,视野里不时跳出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的藏寨画卷。那一幢幢涂着黑、红、白三色墙檐、窗檐的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绿色的山坡中。最令人惊奇的是,在藏寨中时不时地冒出一个个鹤立鸡群的碉楼,大家兴奋起来。大概是形状如碉堡,所以叫碉楼把?那碉楼能有十几层楼高,有的可达五六十米。有的独立于平地,有的三五成群聚于山头,碉楼与碉楼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丹巴的古碉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若不是久有耳闻,将碉楼划为此行必游之列,我们真不知会惊出什么模样呢!

  按计划,我们准备在独特的碉楼附近露营。我们沿着小金河顺流而下,之后,在经过一座大桥后,沿滔滔的大河向南而行。营地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的,起码:地面干燥平坦;附近有溪流,取水方便;若是山,就要在山坳里,挡风;若是山下,就要考虑刮风下雨,会不会有滚石砸下,会不会被大水冲,会不会有泥石流。

  傍晚5点多钟,我们终于找到一块很满意很喜欢的地方,那是一条清澈湍急的小河,河上架着小桥,桥旁是一块平坦的几十米宽的草地,这简直是个幽静的世外桃源。

  一下车,苏东和刘建便上跳下跳,左看右看。之后,苏东招呼大家:“上车,这里扎营不行!”我们不解,他指了指山根,说:“看到那些大石头了么?那都是山上滚下来的,山上的石头都是活动的,这里的天气无常,刮风下雨,那石头都是祸患。”

  他这一说,再看山顶那一块块龇牙咧嘴的石头,就像探头探脑的妖魔鬼怪……

  于是,我们不等这诱惑我们的美丽得逞,便迅速上车,逃离这个温柔的陷阱。

  一面是看不到顶的大山,一面是宽阔的大河,路很窄很崎岖,路面上经常出现大石头,上面划着一道红杠。我问:“落石怎么不搬走,车若撞上还有好啊?”

  教授说:“那不是落石,而是那块路基塌陷的标记!”

  我大惊,啊,上有滚石,下有空洞,这路太险了,难怪走了几个小时不见车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