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乡下造了一幢别墅,造型尚可,墙砖却是紫禁城的颜色。在绿树成荫,麦田绵延的乡村田野,突然看到了一座紫禁城,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别墅的围墙大得令我瞠目结舌,让我想起某个乡政府大院,院子里有水泥砌的水池,很大很深,养了很多红色的金鱼,单看那些金鱼,我以为自己在杭州“花港观鱼”。水池用不锈钢的护栏,屋门前却是白色的木篱笆。朋友说挖个水池就花了好几万。我只看出主人花了钱了,但没有看出一丁点的“美感”来。我问朋友为什么不请人设计一下庭园,他说这样好,有格调。我听了差点晕过去。
早上,我为女儿热牛奶。平时,我把牛奶从冰箱里取出来,倒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放在微波炉转40秒。可是那天早晨我突发奇想,用女儿小时候的奶锅为女儿热牛奶,把热好的牛奶倒在一只蓝边的小碗里。女儿没有去碰那碗牛奶,自顾上学去了,我追着女儿喊:牛奶喝了再去。女儿回答我说:我从来不用碗喝牛奶。我懵了,牛奶倒在碗里怎么就不能喝了?回答是:没格调。我恨不得掌自己三个嘴巴,把她送进私立学校,沾了一身坏毛病,跟我讲起所谓的格调来了,她懂什么叫格调吗?
好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格调”两字挂在嘴上。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他在北京听意大利歌剧,看俄罗斯芭蕾,去普罗旺斯度假,周末开派对。他的总结性发言是:我的朋友都很有格调的。我当场脸红,他说的我一样也没亲历过,看来我是不配做他的朋友了。
我搞不明白,为什么凡事都要和格调两字联在一起呢?法国后现代大师罗兰·巴特说,所谓格调就是:“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可以读书、写作,和朋友交往。喝酒,听音乐,旅游。”这个名词解释我十二分的喜欢。我好像有点明白什么样叫格调了。格调不就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吗?真正的格调是没有条条框框的,那些附加在格调上的形式,都是对格调的曲解。牛奶想用碗喝就用碗喝,听不懂听意大利歌剧可以在家听轻音乐,但是在“紫禁城”外插上木篱笆,我那肤浅的学识和审美告诉我,那是不搭调。
格调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心灵。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格调。一个人格调的高低与其富裕程度和所受教育的程度未必成正比。决定格调最重要的因素是品位和素养其次才是金钱。富人驾了游艇去海钓,是格调,退休的老人找一条幽静的小河去垂钓,也是格调。有了静心垂钓的心情,我认为就有了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