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两会专题
3  4  
PDF 版
2007 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2007 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6  来源: 郑州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2008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将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我市经济的整体素质。

  全年工业投入力争达到700亿元以上。进一步支持我市省定13户重点工业企业和13户高成长型企业的发展,筛选确定我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力争全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新增2家以上。力争开工建设大成生物质化工、郑州煤化工、郑州日产年产10万辆整车等一批项目;加快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提产增效项目的建设进度;到年底,重点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列入省、市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都要建立研发中心,争取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35家以上。

  推动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紫荆商圈实施产业升级,培育壮大郑东新区CBD商圈、火车站西出站口商圈、郑州铁路新客运站商圈;加快圃田、航空港两个物流园区和11个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和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抓好河南进口物资保税中心、长通物流中心等一批在建物流项目。争取培育1家5A级物流企业、引进1家国际著名物流企业;积极申办国内外大型展会,举办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10届亚洲艺术节、第1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一批重点展会,办好第14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和中国郑州纺织品服装博览会。力争全年展会数量达到100个,展览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施“菜篮子”工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沿黄绿色畜牧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筹措资金8700万元,新建改建乡村公路500公里以上。筹措资金8000万元,解决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筹措资金8000万元,新增沼气池4万座,积极推进农村改灶、改圈、改厕。完成13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全年实现1万人脱贫。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突出抓好7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设立1亿元新农村建设引导资金,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沼气、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按照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努力构建以中心城区和郑东新区为主体、近郊组团为支撑、卫星城为拱卫、重点小城镇为节点的现代化都市圈。一是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建设郑州到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间的快速通道,着力构建90分钟经济圈;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到卫星城的快速通道,着力构建半小时经济圈;加快实施《郑州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构筑中心城区“一环两横一纵”的快速道路系统。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枢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枢纽工程建设,做好郑汴城际轻轨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黄河五桥,积极做好107国道东迁的前期工作。二是改造提升中心城区,重点实施十项城建工程,即: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陇海路、沙口路高架快速通道工程,解放路跨线立交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工程,火车站西广场工程,火车站地下交通连通工程,中州大道北段工程,西四环工程,西流湖公园工程和郑州植物园工程。同时,建设一批下穿式隧道和人行过街设施。继续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危旧房改造步伐。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彩化,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增加一批市区雕塑作品。三是强化郑东新区产业集聚功能,着力打造郑东新区经济发展高地。年内完成投资1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1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60~7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确保工作落实。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大力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努力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完善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素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投资评审机制,力争新上市企业2~3家;推进金融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市商业银行、百瑞信托、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做好组建村镇银行的有关准备工作。同时,全面推进交通、水利、粮食、供销、公用事业和城市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重点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和促进境内外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公益性基础设施等领域;完善落实外商投资无偿代理制和投资便利化措施,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3亿美元,增长30%;引进境内域外资金400亿元,增长30%;市属及以下企业出口完成19.86亿美元,增长20%。

  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落实电力、水泥、钢铁、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努力完成14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任务;突出抓好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大违法用地整治力度,对批而不建、长期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力争5家以上县(市)区、园区或企业纳入省一级循环经济试点。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对达不到排放要求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停产治理或强制搬迁;完成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确保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以上;抓好生态建设,全年完成造林26.4万亩,建成林业生态模范村5个、林业生态村32个,开工治理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魏河,加快贾鲁河、索须河下游段治理,开挖南运河,加快黄河湿地公园建设。

  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进14家文化企业单位的改制工作,开工建设郑州图书新馆和郑州市档案新馆;新建改建500个农村文化大院,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各培训500名文化艺术骨干,扶持建立100支社区和农村文化特色队伍,在700个行政村建设标准篮球场,在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5万户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户户通”;做好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善大型舞剧《云水洛神》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做好小樱桃动漫产业园和快乐星球产业园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郑州印刷包装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组建中原传媒集团、郑州新华图书发行集团、快乐星球股份有限公司,推动郑州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上市,培育一批文化产业企业集团;全面提升嵩山少林、黄帝故里、黄河风景名胜区等精品景区的品位和档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及时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6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5所;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小学生人均达到230元、初中生人均达到375元,提高农村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由每名学生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和3元;完成50所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任务;对我市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别困难家庭考上高中(含职业高中和中专)、大学的学生分别给予5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资助;建成3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对所有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1万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推行“片医”负责制,逐步让每一位郑州市民都拥有社区保健医生;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和市六院呼吸道病房楼;将血友病、白血病、尿毒症等疾病纳入救助范围;对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从今年起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新建改扩建25所农村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标准提高到每人100元;年内完成农村146个公益性公墓、290个骨灰堂的建设任务;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力争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50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市区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的100%,开工建设周转房30万平方米;努力使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提高1个和2个百分点;全市新建改建标准化警务室1005个,在50%以上的社区安装视频监控平台,在60%以上的行政村安装技防设施。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快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等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听群众呼声,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检查评比活动,推行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本报记者 陈 思 汪 辉 党贺喜 潘 燕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基本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建设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

  工作部署

  为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着力推进“三个转变”。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以汽车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条件成熟、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做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市场开放统一、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在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城区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形成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中心城市意识,着力用现代化理念构建大郑州。按照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完善中心功能,壮大中心产业,发挥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规划引导,高标准编制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规划,抓紧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报批工作,制定和完善区域性控制规划,促进城市规模结构合理化、布局集群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主要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4%和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略低于上年实际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4%,化学需氧量削减率达到4.5%,二氧化硫削减率达到5%。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21.2亿元,增长15.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169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7.6亿元,增长3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7.3亿元,增长32.5%;利用域外资金达到413亿元,增长6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78.7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94元,分别增长15.8%和18.6%。

  工业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236户

  ●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323.4亿元

  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166.9亿元,增长20.8%。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23.8亿元,增长24.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63.3亿元,增长40.2%;实现利税579.9亿元,增长57.7%。

  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236户,达到759户。宇通公司、中铝河南分公司、河南中烟公司、郑煤集团、豫联集团、郑州供电公司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投入532.6亿元,增长63.2%。重点企业战略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省投资公司重组中原制药厂;郑州轻汽与海马集团、郑缆集团与中科英华成功实现了战略重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323.4亿元,增长33.7%;全年专利申请5214件,增长55.1%。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三农”工作稳步推进

  ●市财政用于“三农”总支出达36.6亿元

  ●发放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资金1.9亿元

  市财政用于“三农”总支出达36.6亿元,增长32.7%。共发放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资金1.9亿元。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总产量达到171.1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市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59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16家。全市农业出口创汇企业达到31家,完成出口创汇6754万美元,增长19.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投资1.4亿元解决36.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5万座,改扩建农村公路1056公里。

  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展览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

  ●实现旅游总收入285.8亿元

  加快会展业发展,全年展览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汇丰银行、民生银行已获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稳步推进,嵩山少林景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炎黄二帝巨塑正式落成,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937.2万人次,增长25.7%;实现旅游总收入285.8亿元,增长24.5%。

  八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重点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22.1亿元

  ●新农村建设工程扎实推进

  扶优扶强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020亿元,增长38%。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22.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9.5亿元,分别增长33.8%和39.3%;新农村建设工程扎实推进,104个示范村新增投资5亿元,2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

  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基本实现

  ●新增投资130亿元

  ●入驻人口突破22万

  全年新增投资13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6.4亿元;新引进项目36个,新开工项目65个,累计开工项目381个;开发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米,入驻人口突破22万人。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新华人寿保险河南分公司等14家金融机构和一批企业总部正式入驻。

  城市建设和管理迈出新步伐

  ●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郑汴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完成了《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郑州市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开始组织实施。《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2006-2020)》正式通过,已确定入驻项目36个,总投资达192亿元。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国有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

  ●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7个

  白鸽股份资产重组和股权分置顺利完成,紫荆山百货大楼由新加坡时计宝投资有限公司成功重组,金牛集团、飞马集团等企业的破产工作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7个,全年通过证券市场融资39.8亿元。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313天

  ●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3天。加强生态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完成投资4.7亿元,新增造林22.2万亩,其中,森林生态城建设新增造林17.6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8%,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民生继续得到改善

  ●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

  全年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达到89.5亿元,增长38.5%。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实现城镇就业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达到10.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参保人数达到65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参合人数达到382万人,参合率达到95.5%。在全省率先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全年拨付“两免一补”资金1.6亿元。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的100%。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