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特刊
3  4  
PDF 版
出版业豫军崛起
“书香河南” 迎来重要机遇
沈昌文: 红烧肉把我“哄”到郑州
七十三年成数卷 凭君解释凭君听
首部长篇校园小说
逛书市
透过漫画 阐释我心
魅力在科学之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魅力在科学之外
——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8  来源: 郑州日报  
  杨振宁,这是一个在当代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更是一个让全世界华人感到骄傲的名字。第十八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郑举办期间,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与妻子翁帆受邀来到中原,两日来,他先后做客书博会“读者大会”、越秀学术讲座和郑州大学,所到之处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昨日上午,85岁高龄的杨振宁出现在越秀学术讲座上,作了题为“我的生平”讲座。下午,杨振宁又到郑州大学演讲,并被聘为郑州大学名誉教授。

  在越秀酒家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杨振宁从自己生平第一张照片讲起,并把照片通过大屏幕让众多读者共同分享。他以颇高的兴致娓娓道来,用大量精彩珍贵的图片和鲜活的故事,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到他的家人、老师、同学等等多位与他有着重要关系的人,讲到走进“象牙之塔”普林斯顿大学后的研究;以及他人生中的两次婚恋……

  两位导师影响最深

  杨振宁1922年10月生于安徽合肥,未满周岁时,任中学老师的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洋去了美国,6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在厦门大学任教。

  1929年,杨武之应聘到清华大学任教。杨振宁随同父亲搬到清华大学校园。他介绍,当时的清华校园很小,“清华校园是我人生的开始,8年经历中,我们几乎爬过每一棵树。”

  1937年抗战爆发,杨振宁一家随同到西南联大任教的父亲辗转来到昆明,并在1938年以优异成绩考进西南联大。就在那里,他遇到自己人生旅途上的两位老师吴大猷和王竹溪,并从此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

  谈到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杨振宁说,给他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通过导师吴先生的多次指导,让我寻找到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在西南联大的7年,我对当时的前沿物理学达到了一个认识。”杨振宁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

  走进象牙之塔

  杨振宁1945年考取美国芝加哥大学就读。1948年,杨振宁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一年之后杨振宁来到号称“象牙之塔”的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就在那里工作。

  谈起1949年~196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生活,杨振宁说:“我最成功的研究都是在这里完成的。”那是个研究气氛非常活跃、竞争也很激烈的地方。

  在普林斯顿大学,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两人因此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一张1947年夏季的照片上,杨振宁、李政道等三人肩并肩,亲密站在一辆汽车前面,“当时听说西部景色不错,我们三人就凑钱买了一辆旧汽车,开车去美国西部玩了7个星期。”

  在杨振宁看来,当年他与李政道之间的兄弟感情,可以用苏轼写给亲弟弟子由的诗句来反映:“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此生未了因”。

  然而,这段兄弟之情后来却破裂了。

  杨振宁说:“导致我和李政道的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张是因为很多事情,我们是在1962年分手的。”“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两次特殊的婚姻

  杨振宁所到之处受到热情关注,不仅因为他是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还因为他的恋情。

  面对越秀读者,杨振宁坦诚地谈起了自己的两次特殊的婚姻。他说:“194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还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见到了这位女士:杜致礼。”

  大屏幕上出现一张年轻女子的照片,杨振宁缓缓回忆道:“那天,我和同事去一家中国餐馆吃饭,偶然见到邻桌有张熟悉的女孩子的脸。”这就是杜致礼,杨振宁在西南联大附中教课时的女学生。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女儿。 

  杨振宁幽默地说道:“我不知道国内叫什么,在香港叫‘拍拖’”。在台下一阵会意的笑声中,杨振宁说道:“然后我们就在1950年8月结婚了。我们生了三个孩子。”那个时候,他专心搞研究家里的一切都是太太打点他没有后顾之忧。“可是,杜致礼在2003年患病故去了。”他说。

  紧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杨振宁与翁帆的结婚照。他说:“这是我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事情:2004年年底,我跟翁帆女士结了婚。”

  从相伴出席的多次活动中,可以看到两人的互相关心与体贴。26日下午的“读者大会”上,两人坐在台下,翁帆不时侧身与杨振宁耳语几句,而杨振宁也不时转过脸来,微笑对妻子说话。当两人接受访谈后走下台时,一个搀扶、甚至一个拉手的小动作,便把他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与体贴,显露得明白无疑。

  起点也是终点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像一出七幕戏,第七幕就是最后一幕,返回童年,返回茫然,无牙齿,无眼睛,无味觉,无一切。”杨振宁说,“而我实在十分幸运,今天的我仍然有牙齿,有眼睛,有味觉,有几乎一切。”

  清华大学专家公寓B栋是杨振宁在北京的居所。从2003年11月回国他就一直住在这里并取名“归根居”。

  讲座最后,杨振宁用英文朗诵了一首诗,他讲解道:“这首诗的意思是‘起点也是终点,终点也是起点’,我的人生从清华园开始,今天我重新回到清华,这首诗对我再适合不过。”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走过,原计划45分钟的讲座一直进行了1小时15分钟。他讲到对他的人生颇有影响的人和事;他还特别讲到他对促进中美关系所起到的作用;他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同学关系。杨振宁精彩的演讲,谦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博得了读者由衷的赞赏和深深的敬意,让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与大师面对面,魅力在科学之外。

  ●本报记者 楚 丽 李明德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