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杞县大蒜的出路在哪里?
“手机致癌”: 学术之争还是利益博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手机致癌”: 学术之争还是利益博弈?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9  来源: 郑州日报  
  核心提示

  

  ●手机响过一两秒或两次铃声间歇中再接听

  ●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不要一再拨打

  ●选择信号比较弱的通信网络

  ●选用新型号的手机

  ●不要长时间用一只耳朵接听

  ●不要盲目信任“蓝牙耳机”

  

  澳大利亚堪培拉医院脑神经外科专家维尼·库拉纳最近预测:从2008年起,人类将迎来脑瘤高发期,这都是手机惹的祸。中国304医院脑外科主任李安民则告诉记者:“手机辐射对大脑的危害就像香烟对肺的危害一样。”

  “手机就是手雷”——这不再是一句电影对白,而可能是残酷的事实。

  

  脑瘤暴发高峰即将来临?

  

  手机致癌的警告并不新鲜,但因为近年脑瘤发病人数并未激增,人们曾经悬起的心也就放回了肚里。库拉纳则提醒说,这种“表面的平静”是“爆发之前的假象”。

  “从开始频繁地使用手机到被诊断为脑肿瘤,大约需要10至20年,”库拉纳说,“手机和脑瘤的关联之所以尚未得到确切证明,只是因为广泛使用手机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因为时间尚短,它的危害还没有完全显现。”

  芬兰研究人员很早就认为,使用手机10年以上的人,如果总是把手机放在脑袋一边接听,那么这一边大脑罹患脑瘤的可能性比常人高40%。美国无线技术研究机构也证明手机辐射同人类脑瘤发生率增多有直接关系。

  2007年,麻雀为手机的危害提供了新的证据。英国麻雀在1970年左右顶峰时,大约有1300万对,但是现在还不到那时的一半。以前人们认为麻雀数量减少是因为失去栖息地,但研究人员在调查了150个地区后发现,什么地方手机基站的信号强,麻雀就少。

  李安民就手机对大脑的影响解释说,手机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微波炉,它所发射的电磁波,会造成大脑细胞的高频震荡。因为水分子的结构是最松散的,而人的大脑有75%都是水,所以大脑的细胞受到电磁波的影响最大。“微波炉能够把食品烤熟,手机也可以把人脑‘煮熟’,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苏州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磁学教授对记者说,从物理学角度来讲,“电磁波辐射会产生热效应。当身体受到电磁波辐射时,首先的反应是出现发热症状,而发热则会破坏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从而导致脑部细胞癌变。”

  库拉纳预测,手机导致的脑瘤病例将在2008年至2012年之间第一次出现高峰。记者就此致电世界卫生组织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我们至今还没有相关问题的专家,不方便发表任何意见。”世卫组织此前曾说:“我们在此领域有知识上的空白。”

  世卫组织的犹豫缘于,手机是否有害人体健康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

  

  手机真实面孔在硬币哪面?

  

  “手机和脑瘤没有必然联系”,美国马里兰州联邦地方法院2000年9月作出一项宣判,驳回医生克利斯·纽曼的诉状。

  纽曼认为,自己因长期使用摩托罗拉手机罹患脑瘤,要求摩托罗拉公司赔偿1亿美元,另外还要求这家公司缴纳7亿美元罚款。

  法院的判决并非毫无依据,与相信手机有害一样,同样有一群科学家认为,没有证据说明手机有害,妖魔化手机并不恰当。

  英国研究人员阿兰·普瑞博士在研究微波对血液循环的影响后说,目前看不出使用手机有什么危险。他的支持者有瑞典查尔摩斯大学教授莫尔德。针对手机致癌的说法,莫尔德坚决否定说,“那是没有的事儿!”

  科学家出现相互矛盾的结论并不奇怪,目前多数研究采用的抽样调查跟踪方法,类似于瞎子摸象,只能得到局部事实,很可能挂一漏万。

  另外,关于手机致癌的争论,也不能排除金钱的作用。这一点可以对照人们正视烟草危害的过程。

  1950年,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联系的科学证据就被提出。但欧美的烟草公司在强大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学术界进行烟草无害的研究。结果有关成果也是汗牛充栋,颇能眩人耳目。巨额投入的回报是,直至20年以后,世界第一烟草大国美国才开始部分禁止烟草广告。

  在关于手机危害的讨论中,金钱是否再次成为科学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呢?李安民多年来一直收集有关“手机与脑瘤关系”的中外学界观点。“争论进行了20年,最显见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集中在欧美国家,二是各方的结论都建立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这个立场有学术上的,也有金钱上的。”李安民说。

  对“手机引发脑瘤”持肯定态度的人群,通常包括环保主义者、从事辐射研究的物理学家和医生们。说“手机无害”的则往往是手机运营商资助的科研机构,李安民认为,“基于后者服务的对象,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客观性令人怀疑。”

  经济利益与手机安全之间的矛盾同样困扰着中国,并导致国家手机辐射标准迟迟不能面世。早在2001年,限制手制辐射量的《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草案已经拟毕,但在随后的日子里,正式文件却千呼万唤难出来。

  据内部人士透露,草案争论的焦点在于:手机辐射的峰值到底规定在2.0瓦特/千克,还是1.0瓦特/千克。通信行业倾向于2.0;而环保部门、卫生部门更倾向于1.0。目前,我国大部分手机厂商能够达到2.0的标准,但是如果使用1.0的限值,则很多生产厂商将可能被淘汰。同时,实行后一标准要求手机基站的密度增加,运营商的成本会相应增加。

  

  手机用还是不用?

  

  如何找到手机和健康之间的平衡点呢?

  首先是不能恐慌。轻微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特别大的伤害。实际上,太阳正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另外,手机致癌有一些特别的条件。李安民说,他所接触到的患者中不乏因为手机辐射导致恶性脑瘤的疑似病例。不过,这些病例都有一些固定的特点:工作环境中有强电磁场、用陈旧的高辐射手机和错误的接听习惯等。“通常一个人只有符合了其中两条以上的情况,才有可能成为脑瘤的高危人群。”李安民说。

  其次是要重视。手机侵害人体的背后,隐藏着电磁污染这个大问题。

  为了减少家庭电磁污染,专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微波炉等电器。电器摆放不能过于集中。在卧室中要尽量少放,甚至不放电器。电器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台电器。此外,在日常饮食上,应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第二是多学使用手机的窍门。李安民说:“使用手机有许多小窍门。其一是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所以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或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其二就是当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不要执著地一再拨打,因为那个时候的辐射最强;其三是选择信号比较弱的通信网络;其四是选用新型号的手机;其五是不要长时间用一只耳朵听电话;其六是不要盲目信任“蓝牙耳机”,虽然它的工作方式是音频发射,而非微波发射,但是它所接收的电磁波的总量仍然在有线耳机之上。

  第三是关注特殊人群。孕妇、13岁以下的小孩、患有甲亢和糖尿病的人、患有神经衰弱的人、带心脏起搏器的人,癫痫病患者、白内障患者、大病初愈的人和超过60岁的老人等都要慎用手机。对于这些人来说,手机有时可能是致命的。

  第四是政府要有管理办法。库拉纳呼吁,“工业界和各国政府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人类与可怕的电磁辐射的接触。”李安民说:“中国人使用手机没有欧洲早,所以我们这方面的研究和案例都少。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可行的行业标准。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瞭望东方周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