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命是听”也称唯命是从。意为对主人或友人言听计从、绝对服从。这一成语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襄公之口。
据鲁国太史左丘明所撰《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以郑国背信弃义、与晋国结盟为由,出兵伐郑。不久,攻陷国都,郑襄公无奈,光着膀子、牵着肥羊、迎接楚军。他对楚庄王说:“我不能侍奉君王,使你生气、发兵,这都是我的过错、从今以后,我对您一定唯命是听……”原话为“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即是这一成语的最早出处。《史记》对此也有记述:“七年,郑与晋盟鄢陵。八年(即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揽羊以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详见《史记·郑世家》)。内容和《左传》记载基本吻合。说明《史记》所引史料,完全来自《左传》。其实,郑国降楚,并表示“唯命是听”之举,事出有因,实属无奈。
郑国系一小国。在南有强大的楚国,西有号称诸侯盟主的晋国之间,一直是两霸虎视眈眈必予夺之的战略要地。如公元前608年,与郑结盟的晋国,因攻宋伐齐,借机向郑国索取财物,郑穆公为自身利益,只好投靠楚国。此事引起晋国不满,不久即出兵伐郑,郑复又依附晋国。不久,楚再次攻郑,郑又与楚国结盟修好。在如此混乱、复杂的环境中,区区一个诸侯弱国,时时处在一种生死未卜、忐忑不安的状况中,日子备受煎熬。为了确保一方平安,也是为了生存,郑国只能左右逢源、两下示好。尽管“唯命是听”有点不辨是非、不名曲直,甚至有点奴颜婢膝、阿谀奉承的味道,但在晋、楚强国面前,出现“唯命是听”这少有的历史现象,也就可以情有可原了。不知斯言确否,请明君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