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爱洒邮路 河洛信使写大义
杭州湾跨海大桥收费的背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爱洒邮路 河洛信使写大义
——记荥阳市邮政局贾峪镇支局邮递员楚根岭 本报记者 孙志刚 文 李利强 图
中原网  日期: 2008-05-06  来源: 郑州日报  
实在是渴了

路途艰辛

把信送到客户家中

  核心提示

  

  每年他能把365天用在颠簸的邮路上,却不能抽出完整的一天时间照料瘫痪在床的母亲,这一坚持就是22年。他叫楚根岭,40岁,是荥阳市邮政局贾峪镇支局一名普通的邮递员。从1985年干邮递员以来,楚根岭跑过的邮路达33万公里。在颠簸的邮路上,他从青年走到中年,却依然保持着22年前的干劲,他说:“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路再陡不能阻邮路

  

  4月25日11时50分,在贾峪镇邮政支局后院,随着“隆隆”的声音由远渐近,一辆满身泥巴的摩托车停在记者面前。“老邢村那儿开山放炮,过不去,下午再去。”从车上下来一位穿绿色邮递员工作服、斜挎邮包、灰头土脸的男子,他边说边跨下摩托车,裤腿上的尘土也一溜烟地掉下来。

  “他就是楚根岭。”贾峪镇邮政支局局长申霖说。楚根岭不善言谈,憨厚老实,他和记者打完招呼,就忙着去取下午要分发的邮件了。申霖向记者解释,贾峪镇是个建材镇,石料、石灰加工厂多,楚根岭负责的段道内,老邢村那段每天11时30分至13时矿上都要点炸药开山炸石头,人过去很危险。

  邮路上不仅经常遇到炸药开山,石子飞溅;由于道路被大货车碾压,路面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满地,雪天更是冰厚路滑,他摔倒滑倒的事也经常遇到。4月25日,13时30分,记者跟随楚根岭一起送邮件就切身感受到在恶劣路况,送邮件多么艰难。走在阴沟村、老邢村沿线的路上,大货车上石子“呼啦啦”乱掉,尘土漫天飞扬,遇露天石料加工厂路段,扬天粉末更是让人窒息。楚根岭的摩托车在尘土和货车的夹缝里钻来钻去,记者在后面的车里只能看到他的背影。吸了22年的粉尘,楚根岭也落下了“肾结石”的病。他身上经常带着“结石通”药,楚根岭说:“疼的时候吃点药就好了,干起活就不疼了。”

  体验过程中,遇到坡陡的地方,楚根岭只能推着摩托车走;山顶上路陡摩托车上不去,他就徒步几公里走上去送邮件。22年来,楚根岭从没有因为天气或者道路状况等原因耽误过邮件投递。

  

  不丢一封信 不丢一份报

  

  贾峪镇邮政支局服务着83.7平方公里的用户,楚根岭就投递一大半。他每天要行程50多公里,奔波13个自然村,服务的用户有1万多人;送各种邮件700多件,负重75公斤。不管邮件多少,他都确保不丢失一封信,一份报纸。

  4月25日18时,楚根岭重复着22年来的工作:接收邮件。楚根岭和同事将三大包邮件从邮车上卸下,每人扛着一包往投递班里放。这三个邮包有150多公斤,不仅要接过来分拣好,还要驮到摩托车上送完。记者看到当天到的邮件报纸最多,有包括《郑州日报》在内的18种报纸,楚根岭分拣投递的有近700份。楚根岭说,他投递的《郑州日报》最多,有339份,郑州晚报94份,大河报82份,还有些其他的报纸。

  先分、后抽、再套,楚根岭动作娴熟,让人看着眼花缭乱。每种报纸当天有几叠多少版他都很清楚。楚根岭说,不仅要保证送到,像党报党刊还要做到早投,他每天7点都要先到镇区送,保证8点前镇政府等单位先送到。

  楚根岭送信过程中,也经常碰到名址不详的“死信”。处理“死信”楚根岭的绝招就是“认真加耐心”,一次不行,多跑几趟,尽量将“死信”救活;对最终“回天无力”的,也要把情况说清楚反馈上去。采访中,楚根岭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封某保险公司寄来的、地址上写着“荥阳市贾岗峪镇楚村第二村民小组张巧真收”的信,楚根岭说,这封信可能是地址写错了,他正四处向村里老户打听。

  送报时,只要是用户特别交代必须送订阅人收的,他都能让用户满意。比如,贾峪镇楚村小学9名学生订的《小学生英语报》和《小学生学习报》,每次他都要交给校长陈国太,要等不到人他就再跑一趟。

  

  亲人满山野 情撼万家人

  

  楚根岭善良、热心又细心,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乡亲们托他办的事更多了:孩子在外地上学,找他帮忙汇学费、生活费;家里没了化肥、种子,也托他买;住在偏僻深山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药,几乎成了他分内的事。

  贾峪镇老邢村卫生院的大夫赵保善介绍,他儿子在南阳上学,平时给儿子汇学费生活费,都是托楚根岭办的。许多山区居民找楚根岭帮忙到镇上捎带物品的,还有很多很多。哪怕是随口说一句,楚根岭都惦记着。

  乡亲们真离不开他了。老邢村天桥岭组是楚根岭服务的最偏远的地方,山上只有几户村民,但楚根岭要把邮件送到就必须要跑几十公里的山路。今年70岁的王冠卿,靠拐杖撑着走路,买药买生活用品大多都靠楚根岭帮忙。王冠卿说,他是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的退休职工,每月单位里在22日至25日分两次把工资汇过来,楚根岭每月都准时跑两次过来。“俺孩子在外打工,每两三个月才回来一次,根岭比儿子回来得还勤。”王冠卿说。

  

  母子见面难 33分钟又急返

  

  王冠卿和他的老伴把楚根岭和亲儿子相比。然而,楚根岭为了工作,照料病床上瘫痪母亲的时间却少之又少。4月25日18时50分,记者和楚根岭一起来到他家,他仅待了33分钟又匆忙返回支局。

  楚根岭的家在贾峪镇石碑沟村庄沟小组,离支局有十几公里,为节省路上时间,他长期住在支局,母亲想见他一面都难。记者到他家时看到,简陋的院子里,北边是窑洞,南边是三间小房子。他的母亲已瘫痪在床5年多,一直由“傻子叔”照顾。

  “妈,我回来了。”19时20分,刚进院门,楚根岭就喊道。在他母亲的房间,昏暗的电灯下,他的妻子阴文普搀扶着母亲从床上挪到床沿。看到儿子回来,他母亲顿时声泪俱下。楚根岭也是直掉泪。床北边角落里,一个身材消瘦、衣着破旧的男子冲着我们傻笑,他就是楚根岭说的“傻子叔”。据楚根岭介绍,平时他父亲早上起早做完饭外出打工,就是“傻子叔”中午给母亲热剩饭。“傻子叔”先天性痴呆,不会说话,但能听懂母亲的话,母亲下床傻子叔能帮她起来扶着走。

  记者问他母亲郑淑月,知不知道儿子是干什么工作的?郑淑月老人艰难地说了三个字:“邮递员”。“当邮递员就是不在家待,得肾结石让他去看都不去,天天在外跑,也不知道到底忙的是啥,家都不顾了。”楚根岭的妻子阴文普流着泪抱怨道。楚根岭家有五六亩地,收庄稼时楚根岭没有空,都是他妻子及邻居帮忙。为了支持楚根岭的工作,阴文普不仅挑起家中所有的担子,为了给母亲看病她还到建筑工地拎泥斗挣钱。就连楚根岭60多岁的父亲,还在建筑工地打零工,贴补家用。楚根岭对记者说,要是没家人的支持自己干不了22年,楚根岭为此深感愧疚。

  楚根岭回到家后,端来半盆温水给母亲洗洗手、擦擦脸,前后只待了33分钟就要走。他妻子知道他回来做好了饭,本想和他一起吃晚饭,由于楚根岭急着回支局分拣邮件,最终也没能吃这顿团圆饭。第二天记者才知道,那晚因为回家看母亲耽误了时间,楚根岭回支局后,加班分拣到夜里11点。

  22年来,楚根岭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坚守在邮政基层最艰苦的岗位。22年来,他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工作,却放弃和家人的团聚,甚至连对母亲尽孝心都不能。他图的是什么?在投递班,记者见到楚根岭从宿舍里拿出的十几本荣誉证书:2005年河南省邮政系统优秀投递员、2007年河南省邮政系统文明家庭……记者还了解到,楚根岭还被评为“第十届荥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郑州市劳动模范”。面对这些荣誉,楚根岭却无语,他依然埋头整理着邮件,准备送下一班的邮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