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二版)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我市经济的整体素质。
(一)优化工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继续把扶优扶强和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的着力点,以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工业结构调整提速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业竞争力。一是继续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全年工业投入力争达到700亿元以上。进一步支持我市省定13户重点工业企业和13户高成长型企业的发展,筛选确定我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制定政策进行重点扶持,尽快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全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新增2家以上。力争开工建设大成生物质化工、郑州煤化工、郑州日产年产10万辆整车、海马(郑州)汽车、宇通集团郑汴产业带零部件产业基地、郑纺机、郑煤机高端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提产增效项目的建设进度;继续加快赵家寨年产300万吨煤矿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工程完工。加快产业集聚,加强33个重点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尽快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到年底,重点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列入省、市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都要建立研发中心,争取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35家以上。强化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争取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支持企业加强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力争再创一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三是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和上市步伐。加快构建国有资本退出和外资、民资、社会法人资本进入的新机制,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认真落实推进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支持已经上市的企业增发新股、配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四是高度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落实扶持政策,推进管理创新,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全力做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二)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流通业和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网点三个层面的商贸流通网络。推动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紫荆商圈实施产业升级,培育壮大郑东新区CBD商圈、火车站西出站口商圈、郑州铁路新客运站商圈。制定市场管理条例,大力推进区域性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二是加快发展物流业。采取国际招标的办法,编制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物流业发展档次。加快圃田、航空港两个物流园区和11个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和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抓好河南进口物资保税中心、长通物流中心等一批在建物流项目,加快粮油、农资、医药、出版、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行业物流发展。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发展,争取培育1家5A级物流企业、引进1家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三是加快发展会展业。积极申办国内外大型展会,举办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10届亚洲艺术节、第1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一批重点展会;大力培育我市自主品牌展会,办好第14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和中国郑州纺织品服装博览会。力争全年展会数量达到100个,展览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四是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大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引进力度,积极支持东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期货机构和保险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强。加快培育资本市场,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五是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抓紧研究制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扶持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加快申报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六是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培育节日消费、夜间消费、午间消费,扩大通信、文化、旅游、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对农民购买规定类家电予以补贴。
(三)继续抓好八项重点工程,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跨越式发展工作例会制度和重大发展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坚持解决问题台账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落实重点工程项目领导分包联系责任制、联席办公会、综合审批制度,加大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及早谋划、储备、跟踪一批重大项目,做好实施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的准备工作。以项目为支撑,对初步排定的2008~2012年364个重大产业项目进行确认,按进度梳理排队,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三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逐一明确责任主体,组建项目班子,抓好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项目,切实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四)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是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双重引擎”,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一是加快发展城区经济。科学制定城区经济发展规划,明晰城区经济功能定位。以提升产业层次为重点,优化城区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会展、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不断提升都市工业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和出口加工区加快发展。二是继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创新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着力发展特色经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推进卫星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三是加快郑汴产业带建设。促进郑州、开封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电信同城、金融同城和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广电等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郑汴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项目实施推进村庄整合并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掀起建设热潮。四是加快郑州航空港区建设。认真落实《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支持航空港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主导产业,重点建设航空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都要明显高于上年。继续实施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加快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应。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农作物,逐步建立起各类具有区域化优势的产业化生产基地,支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沿黄绿色畜牧产业带发展规划。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筹措资金8700万元,新建改建乡村公路500公里以上。筹措资金8000万元,解决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筹措资金8000万元,新增沼气池4万座,积极推进农村改灶、改圈、改厕。完成13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认真落实库区移民扶持政策,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全年实现1万人脱贫。四是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突出抓好7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设立1亿元新农村建设引导资金,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沼气、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按照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努力构建以中心城区和郑东新区为主体、近郊组团为支撑、卫星城为拱卫、重点小城镇为节点的现代化都市圈。一是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把强化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多种交通方式综合链接的现代交通体系。围绕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郑州到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间的快速通道,着力构建90分钟经济圈;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到卫星城的快速通道,着力构建半小时经济圈;加快实施《郑州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构筑中心城区“一环两横一纵”的快速道路系统。着力推进一批重大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枢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枢纽工程建设,做好郑州-西安客运专线、郑州-武汉客运专线、郑新黄河大桥、连霍高速郑州-洛阳段改扩建、开封-新郑机场高速公路郑州段的配合协调工作,做好郑汴城际轻轨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黄河五桥,积极做好107国道东迁的前期工作。二是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十项城建工程,即: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陇海路、沙口路高架快速通道工程,解放路跨线立交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工程,火车站西广场工程,火车站地下交通连通工程,中州大道北段工程,西四环工程,西流湖公园工程和郑州植物园工程。同时,建设一批下穿式隧道和人行过街设施,继续实施省行政区道路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出入市口、城乡接合部和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加强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增加公交线路和运营车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继续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危旧房改造步伐,注重与城市产业发展和主要功能统筹考虑,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彩化,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增加一批市区雕塑作品。三是强化郑东新区产业集聚功能。加快郑东新区的二次招商步伐,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向完善功能、提高品质、聚集人气转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会展、物流、文化、创意、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入驻,着力打造郑东新区经济发展高地。继续加快建设步伐,年内完成投资1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1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60~7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网点、教育、医疗、餐饮等配套设施。四是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抓好精品街区的综合整治。全面落实城市区域控制性详规,严格按照规划开展建设。继续大力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五是加快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高标准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指导,强力推进。把卫星城建设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人口聚集和产业功能培育,着力提高卫星城建设的标准和水平。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
六、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一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大力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等多种途径完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强信用担保、社会化服务等体系建设。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素质。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投资项目审核制和备案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政府投资评审机制,全面推行政府项目代建制。完善政府各类投资公司的运行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融资水平。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新上市企业2~3家。四是推进金融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市商业银行、百瑞信托、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实施增资扩股;支持农行完成股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做好组建村镇银行的有关准备工作。同时,全面推进交通、水利、粮食、供销、公用事业和城市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施“大招商、招大商”,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和促进境内外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公益性基础设施等领域。严格限制引进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完善落实外商投资无偿代理制和投资便利化措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档次,积极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3亿美元,增长30%;引进境内域外资金400亿元,增长30%;市属及以下企业出口完成19.86亿美元,增长20%。
七、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全面落实《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按照国家、省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落实电力、水泥、钢铁、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努力完成14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任务。严格执行能耗准入标准,突出抓好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继续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快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继续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加大违法用地整治力度,对批而不建、长期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以开发区、工业集聚区为重点,大力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积极推广新型墙材。基本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争5家以上县(市)区、园区或企业纳入省一级循环经济试点。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对达不到排放要求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停产治理或强制搬迁。加强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各类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设施建设任务。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建设陈三桥污水处理厂,完成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强各县(市)污水处理厂配套工程建设,完善环保在线监测体系,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推动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确保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抓好生态建设。以森林生态城森林组团建设和通道绿化为重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年完成造林26.4万亩,其中,完成森林生态城造林20.7万亩。继续实施林业生态村绿化工程,建成林业生态模范村5个、林业生态村32个。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开工治理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魏河,加快贾鲁河、索须河下游段治理,开挖南运河。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加快黄河湿地公园建设。
八、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编制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创作一批高质量的文化精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14家文化企业单位的改制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工建设郑州图书新馆和郑州市档案新馆;抓紧做好郑州群艺馆、郑州科技馆新馆和郑州体育馆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加强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建改建500个农村文化大院,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各培训500名文化艺术骨干,扶持建立100支社区和农村文化特色队伍。在700个行政村各建设一个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5万户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户户通”。做好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以迎奥运为契机,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二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完善大型舞剧《云水洛神》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做好小樱桃动漫产业园和快乐星球产业园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郑州印刷包装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组建中原传媒集团、郑州新华图书发行集团、快乐星球股份有限公司,推动郑州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上市,培育一批文化产业企业集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嵩山少林、黄帝故里、黄河风景名胜区等精品景区的品位和档次,全面启动商城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城墙本体保护工作,高起点规划建设雁鸣湖生态、旅游、休闲景区,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农家乐”。发展奥运旅游,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三是积极建设和谐文化。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四是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组织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郑州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增辉郑州”的热情。
九、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及时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6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残疾人就业工作。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解决好拖欠职工工资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今年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认真落实《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大中小学校建设力度,年内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5所,不断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和城镇大班额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小学生人均达到230元、初中生人均达到375元;提高农村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由每名学生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和3元。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教师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继续推进薄弱中小学改造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完成50所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任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郑州市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市属高等教育办学层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农村民办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对我市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别困难家庭考上高中(含职业高中和中专)、大学的学生分别给予5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资助。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三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成3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对所有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1万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推行“片医”负责制,逐步让每一位郑州市民都拥有社区保健医生。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和市六院呼吸道病房楼。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将血友病、白血病、尿毒症等疾病纳入救助范围。对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四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今年起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推广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新建改扩建25所农村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0%。努力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确保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规范运行。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提高到每人10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80元。大力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基本参加工伤保险。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深化殡葬改革,年内完成农村146个公益性公墓、290个骨灰堂的建设任务,加快郑州市殡仪馆搬迁步伐。落实好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价格监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完善对低收入群众补助办法,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编制完成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发展规划,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租房困难问题。力争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50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市区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的100%,开工建设周转房30万平方米。实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五是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努力使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提高1个和2个百分点,鼓励药品连锁和集中配送向农村发展。完善信访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做好奥运期间的安保和反恐工作。加强城乡警务工作。全市新建改建标准化警务室1005个,在50%以上的社区安装视频监控平台,在60%以上的行政村安装技防设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建立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重视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六是加快建立民生福利评价监测体系,继续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支持驻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宗教和谐。继续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
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我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认真落实今年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一批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加大《郑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执行力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等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加强廉政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修建楼堂馆所,严格公费出国出境管理,严格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四是改进工作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检查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加强目标管理,推行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加大督察力度,确保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成全省的首善之区,我们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领跑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我们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勇争先,为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