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
3  4  
PDF 版
政府工作报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中原网  日期: 2008-05-06  来源: 郑州日报  
  (上接第一版)

  (四)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环评审批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问题,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扶优扶强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020亿元,增长38%。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22.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9.5亿元,分别增长33.8%和39.3%;全市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超50亿元的重点工业园区新增7个,总数达到13个。科技自主创新工程29家企业共完成投资12.8亿元;销售收入达到46.2亿元,增长35.7%。新农村建设工程扎实推进,104个示范村新增投资5亿元,2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建设和管理工程25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65亿元以上。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33个项目已开工14个,竣工6个。文化建设工程30个项目进展顺利。生态建设工程各项年度目标已圆满完成。郑汴产业带、郑州轻汽改制重组及扩建等20个重大发展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29.6亿元。

  (五)城市建设和管理迈出新步伐。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了《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郑州市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开始组织实施。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建设改造资金达到70亿元,重点对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水系、户外广告等9个方面进行了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中原西路、郑邙路、秦岭路等17项道路工程竣工,“一站一桥一路”工程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政策进一步完善,拆迁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的目标基本实现。全年新增投资13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6.4亿元;新引进项目36个,新开工项目65个,累计开工项目381个;开发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米,入驻人口突破22万人。中央商务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功能不断完善,内环30栋高层全部竣工,外环27栋高层顺利开工,河南省艺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会展宾馆正进行基础施工,商业步行街项目加速推进。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新华人寿保险河南分公司等14家金融机构和一批企业总部正式入驻。龙湖南区、商住物流区入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快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各项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1.3%。郑汴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2006-2020)》正式通过,郑汴产业带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有关专项规划和设计全面启动,已确定入驻项目36个,总投资达192亿元。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制取得明显进展,白鸽股份资产重组和股权分置顺利完成,紫荆山百货大楼由新加坡时计宝投资有限公司成功重组,金牛集团、飞马集团等企业的破产工作基本完成。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民间投资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9.1%。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流通和供销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市国投公司、城建集团、住宅投资公司、交建投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相继成立运营。企业上市融资成效明显,又有恒星科技、耕生耐材、恒发能源、鑫苑置业、中阀科技等5家企业在境外上市,郑州燃气在香港转主板上市,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7个,全年通过证券市场融资39.8亿元。出口和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达到31.6亿美元,增长24.7%,其中,完成出口总额21.7亿美元,增长20.5%。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亿美元,增长63.1%;引进境内域外资金339.2亿元,增长69.5%。

  (七)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出台了《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市财政投入1049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超过4%,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上年分别削减4.8%和4.1%。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煤矿数量由501家整合为223家,78家铝土矿整合为22家。“五小”企业关停力度不断加大,土地“三项整治”深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3天。加强生态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完成投资4.7亿元,新增造林22.2万亩,其中,森林生态城建设新增造林17.6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8%,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加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和建设,须水河、潮河、索须河上游段河道治理和东风渠引黄供水补源灌溉工程全部完工。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市垃圾综合处理场建成运行,6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大力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32项考核指标基本达标。

  (八)民生继续得到改善。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问题的投入,向人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全年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达到89.5亿元,增长38.5%,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7.2%。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实现城镇就业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13.2万人次。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达到10.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参保人数达到65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参合人数达到382万人,参合率达到95.5%。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提高。针对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形势,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城镇低保户、在校大学生、离退休职工和困难户发放了补贴。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在全省率先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全年拨付“两免一补”资金1.6亿元;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更新配备课桌椅21.96万套。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市、县两级投入9000万元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任务,配置了X光机、心电图仪等一批重点医疗设备。为全市1.4万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新建改建敬老院28所,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1%。加强社区建设,新建社区文化中心1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所。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体系,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全年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09.3万平方米,竣工76.1万平方米,市区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的100%。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

  同时,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监督。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全年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2件,制定规章13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检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大力开展“四严一创”活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五五”普法深入开展,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我市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

  广播电视、统计、审计、物价、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人防、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我市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认真坚持和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以重点工程和重大发展项目为抓手,推动了一批重大基础产业、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抢得了先机,赢得了主动。二是抓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在第三产业发展、城区经济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使我市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后劲更加充足。三是超前谋划、科学规划郑州未来的发展战略。立足当前,着力谋划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布局。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和郑州航空港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强力实施森林生态城和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推进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使我市在未来的竞争中站位高、定位准,优势更加凸显。四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千方百计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建共享的和谐局面。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郑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尽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和出口带动作用不强,第三产业增长相对缓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任务比较艰巨;高耗能、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土地、资金、环境等约束加剧,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多;市场物价持续高位运行,低收入群体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效率还不够高,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沉着应对,克难攻坚,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二、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建设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4%和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略低于上年实际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4%,化学需氧量削减率达到4.5%,二氧化硫削减率达到5%。

  为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着力推进“三个转变”。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以汽车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条件成熟、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做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市场开放统一、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在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城区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形成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中心城市意识,着力用现代化理念构建大郑州。按照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完善中心功能,壮大中心产业,发挥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规划引导,高标准编制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规划,抓紧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报批工作,制定和完善区域性控制规划,促进城市规模结构合理化、布局集群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下转第三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