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内地生在港就业率差强人意
东北官员密集造访沿海 统筹区域发展将获突破
湖北十堰公交民营化尴尬谢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湖北十堰公交民营化尴尬谢幕

中原网  日期: 2008-05-07  来源: 郑州日报  
  4月15日,十堰市发生市区公交全线停运事件,全市70万人的出行受到严重影响。

  当天下午,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主持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维护市区正常公共交通秩序问题。会上,十堰市委、市政府决定:收回十堰市公交集团公司的城市公交特许经营权。至此,在十堰市推行了5年、曾经“全国首家”的“城市公交整体民营化”改革,正式以“夭折”的结局尴尬谢幕。

  

  公交整体民营化“第一家”

  

  十堰市公交集团一公司司机秦军(化名)向记者证实,这是十堰公交5年来的第四次停运,每一次停运“都与公交改制有关”。关于这次停运的原因,秦军说:“是因为加班费的事。”

  据他介绍,当时公司说是每月上班21天半,其他时间上班都算加班,有加班费。谁知后来又变卦了,上班时间按26天算,加班费当然随之剧减。4月14日,有司机到公司去反映,没有结果,于是第二天就出现了全线停运事件。

  秦军所说的“公交改制”,是指“十堰市公交民营化改革”,此举始于2003年。

  当年,温州商人张朝荣以每年800万元的价格买断了十堰市城区公共汽车22条线路、18年的特许经营权,“十堰市公交民营化改革”正式启幕。

  生于1950年的张朝荣,原来是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的工人,1985年在老家温州涉足公交行业,成立了自己的出租车公司。1995年,张朝荣的鹿城运输总公司与温州市公交总公司合资成立温州公交鹿城中巴有限公司,打破了当时温州国有公交企业的垄断局面,并在竞争中快速发展。

  2002年6月,张朝荣受邀考察十堰,与十堰公交合作之意由此萌生。据十堰市一位官员回忆,当时,十堰市政府欲把公交公司作为国企改革的龙头,来推动全市国企改革的步伐,而张朝荣也正有在全国各地投资公交的打算,“双方一拍即合”。

  2003年3月24日,张朝荣的温州市五马汽车出租公司与十堰市政府正式签订收购协议。按照协议,十堰市政府所持有的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公交公司,张朝荣以3931万元的价格收购国有产权;新公司挂牌后,温州市五马汽车出租公司持有68%的股份,另外32%的股份由公交公司内部员工持有;新公司同时以每年800万元的经营费和附加费等,买断十堰公交18年的特许经营权。

  当年,《工人日报》和《经济日报》曾对此深入报道,并期待此次改革是“多赢”之举,为国内其他城市公交改革提供借鉴。

  

  一再上演的停运风波

  

  然而,对于被寄予“多赢”厚望的“公交民营化”改革,十堰市公交公司的职工却屡次以“停运”相抗。

  十堰市公交公司原本是一家国有事业单位,随着“民营化”,职工们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私人企业的员工,这令大多数职工难以接受。“宁拿政府的500元,也不要私人老板的800元。”当时有人扬言。

  2002年12月11日,为抵制即将到来的改制,十堰市全市公交线路停运一天。

  据原公交公司一位职工透露,当时职工主要有三怕:一怕下岗;二怕收入减少;三怕政府卖断企业后,从此撒手不管。

  2003年6月,新公司成立不久,因为“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公交集体停运事件再次上演。此事还引发了“退股”风波,原先持股的职工纷纷退股,曾令“新官上任”的张朝荣倍感苦恼。

  尽管市政府和公交公司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除职工们的后顾之忧,但职工们的部分担心,还是变成了现实。

  “收入明显少了!”司机赵敏(化名)抱怨。改制前,赵敏每月能拿1800元左右,现在只能拿1300元,“还不如人家小中巴司机,他们每月都拿1800元。”

  据司机们反映,“公交民营化”以后,他们的工资实行“底薪+提成”制,每月的工资包括底薪、公里提成和收入提成。

  “底薪一降再降!”司机秦军反映,“刚开始是1100元,后来降到800元,再后来降到500元,2008年1月1日以后,加了100元,成为现在的600元。”

  “如果不改制,我们的工资肯定和市里其他事业单位一样,涨了好几百了。”秦军很无奈。

  职工们还反映,公司“扣钱扣得厉害”:超油、欠趟、假币、事故,等等。违反就要扣钱。另外,每月的收入情况还排名次,倒数后三名当月的收入提成减半,如果连续三个月倒数,则底薪减50元。

  “现在物价这么高,我们工资这么少,还这样扣钱,我们是逼得没办法了才停运。”十堰市公交集团公司某职工告诉记者。

  据了解,发生在2008年1月12日的第三次停运事件正是因工资而起。当时,一公司一位名叫孙东风的司机,在扣除各项费用后只拿到了11.82元的月工资,他为此停运抗议,同事纷纷响应,造成市区公交全线停运。

  对此,十堰市建委副主任朱天峰曾对媒体表示:“停运集中暴露了市公交集团公司在营运、管理、职工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后两次,反映的是司乘人员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已达到难以调解的地步,整个公司的管理和运行已不能履行为广大市民提供公交服务和维护正常公交秩序的职能。”

  

  尴尬谢幕

  

  4月15日,在发生第四次停运事件的当天下午,十堰市委迅速召开常委会。会议决定:立即成立维护公交正常秩序领导小组,负责处理恢复公交秩序的各项具体工作;市政府依法收回特许经营权,全面接管公交公司;16日起,按出车时间要求全面恢复公交车运营秩序,对不按时上班的员工一律视为自动离岗。

  至此,曾经国内首家、计划18年的十堰市“公交民营化”改革,在仅仅推行了5年之后便“夭折”,最终不得不以“政府重新收回”的结局尴尬谢幕。

  关于“收回”的原因,十堰市政府提供的材料称:“这两次全线停运,充分反映出现在的公司经营者已经不能对公司实行有效管理,已经不能维护企业的稳定和正常的营运秩序,已经不能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因此,为了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广大市民正常享有公共交通权益,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特许经营协议,依法收回特许经营权。”

  对此结局,十堰市民反应强烈。市民们在肯定“民营化”改善了十堰的公交设施的同时,也对“政府收回”表示欢迎:“公交是公益性事业,老板是来赚钱的,毕竟政府控股会让人放心些。”

  同时,也有人对“收回”之举表示质疑。在十堰本地论坛“秦楚论坛”上,网友“金骆驼”认为,政府这样太草率了,现在给人的感觉是政府并没有变成服务者,还是计划经济的管理者,需要你进来投资的时候好话说尽,出了问题就把责任都推在别人身上,政策的朝令夕改只会让想进入十堰的投资止步不前,造成十堰的产业和资金进一步外流,最终吃苦头的是十堰市民。

  据了解,下一步,十堰市政府有关部门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公交公司改革,实行国有资本控股、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资管理体制,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新格局,保证政府对公益事业的有效监管。

  

  难以看清的幕后纷争

  

  “因为我们经营不善?是他们政府不作为,补贴没有到位!”针对十堰市政府对公交集团公司“经营不善”的指责,张朝荣十分愤慨。

  张朝荣告诉记者,自己接手前,公交公司其实是在亏损,2002年亏损760万元。接手后,2003年当年公司实现经营收入6700多万,利润106万元。2004年收入为7900多万,赢利119万元。但随后三年分别亏损500多万、900多万和700多万元。

  关于2005年以后接连亏损的原因,张朝荣称是“油价暴涨”。张说,公司营运线路22条,营运车辆386辆。每天的油耗就是20多吨,成本很高。他说,在这成本突增的紧急关头,十堰市政府却没有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进行补贴,导致公交集团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这与政府补贴缺失有关,不能理解为经营不善”。

  张朝荣称,十堰市政府应该补贴的分三方面:低票价、油补和公益性义务。张说,公交公司为了改善十堰市民的出行条件,更新了车辆,完善了服务,还承担了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免费乘车,学生优惠,仅这方面的免费就达到了7800万元。但是政府并没有落实“公交优先”的承诺,没有给予相应补贴。

  对此,政府表示已经对公交集团进行了油补,只是以抵账的形式进行。他介绍说,当初安置职工时,公交集团向市财政借款1500万元,后来,市政府在发放燃油补贴时就直接从中抵扣了。

  关于“7800万元”的公益补贴问题,政府表示确实没有落实,因为张朝荣违约在先,一直没有按合同缴纳每年800万元的特许经营权出让费。

  张朝荣一直没有按合同缴纳每年800万元的特许经营权出让费,为何直到今年才被提及?以前为何没有被追究?政府“不补”与张“不交”是否存在某种默契?所有被访对象都对此讳莫如深。

  张朝荣告诉记者,4月15日下午5点,市领导找自己谈话,并告知经过常委会决定,公交公司经营权被政府收回。同时,公交公司临时党委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从会议召开开始,公司所有财物被临时党委接管,张本人签字已经无效。

  “我不同意也无可奈何。”张朝荣说。经历这次失败之后,他可能再也不会投资公交了,“再也不敢了”。

  目前张朝荣已经回到温州。他表示,针对十堰市政府的收回决定,他已经提出“听证申请”,因为有很多后续问题还没有解决,他的律师下周将会来到十堰,“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据《瞭望东方周刊》

  (资料图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