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潮动中原”系列报道之二
一座城市和她的11家“洋亲戚”
基层公务员薪酬求解:低薪考验改革者智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座城市和她的11家“洋亲戚”

中原网  日期: 2008-05-08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记者 赵国锋 文/图

  核心提示

  人不能没有朋友,家庭不能没有亲戚,一个城市也是如此。改革开放后,1981年我市有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洋亲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市“洋亲戚”越来越多,至今友好城市已发展到11家,大家你来我往,感情越来越亲密。那么,郑州有哪些友好城市?结交这些友好城市对我市有什么好处呢?取得了那些成就?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闭关自守 外国人来郑寥寥无几

  

  “凡是到过少林寺的人,就会知道郑州与外国人友好往来的历史。”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张正平说,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下令专门修建少林寺,让印度僧人跋陀传教使用。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到少林寺传授禅宗,这是历史记载中,我市同国外最早的友好交往。北宋以后,我国政治中心南迁北移,我市与国外的友好交往主要以民间方式进行。

  据张正平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8月,我市才正式成立了外事办公室,第二年国务院批准郑州为对外开放地区,允许外国人来。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曾在郑州接见过外宾。“1962年后,因为河南大部分地区连续遭受自然灾害,考虑到国家形象,郑州停止对外开放,来郑外国人寥寥无几。”

  直至1973年郑州重新对外开放,才慢慢有外国人来郑参观访问、考察。受保守思想的影响,哪些地方外国人可以参观,哪些地方外国人不可以参观都受到限制。因来郑的外国人稀少,市民在街头看到外国人就像看到外星人一样稀罕。

  

  改革开放 第一个友好城市获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后,郑州对外交往才逐渐活跃起来。

  1980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打电话和我市联系,说日本琦玉县浦和市想与我市结为友好城市。在日本县比市级别高,考虑到两市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市同意了对方的请求。1981年1月,浦和市马上派来了8人访问团来郑探讨缔结友好城市的可行性。他们除了了解我市工、农、商和文化、教育、城市建设、城市卫生情况外,参观了二七纪念塔、国棉三厂、商城遗址、优胜路小学。1981年6月,他们又派来了42人的访问团,商谈了缔结友好城市的议定书草稿和举行友好城市关系签字仪式的时间。

  有来无往非礼也,1981年10月,我市派出了访问团赴日,1981年10月12日,两市缔结友好城市的签字仪式在浦和市举行,场面十分隆重。从此,郑州市有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外国“亲戚”,在以后的岁月里,双方你来我往,活动频繁。1982年4月浦和市一行11人的访问团来郑访问,除了和政府领导会谈,还参观了郑州第七中学、大河村遗址、黄河游览区、二七纪念塔等地,临别时在碧沙岗公园种下了象征友好的“纪念树”,这两棵雪松在碧沙岗公园南门正茁壮生长。

  1998年9月,我市派出有7人组成的记者访问团赴日,拍摄了4集专题片,在省、市电视台播放,让河南人详细地了解了浦和市的情况,收到良好的效果。

  2001年,日本浦和市、大宫市、与野市三个城市合并为琦玉市,城市扩大了,相互的感情没有变,相互走动一直没有停止。

  

  改革深化 “洋亲戚”不断增加

  

  从1992年起,中华大地涌起新一轮开放浪潮,郑州对外交往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洋亲戚”不断增加。

  韩叙曾是中国驻美国大使,他对郑州情况比较了解。早在1979年5月他向号称美国弗吉尼亚州心脏的里士满市介绍了我市的情况,这激起了里士满市官员想和郑州结为友好城市的极大热情,马上成立了“里士满——郑州友城指导委员会”,开始作前期工作。经过十几年的相互交往,1994年9月14日双方结为友好城市。

  罗马尼亚的克鲁日-纳波卡市像我市一样是省会城市,1994年8月,在该市市长邀请下,我市组成访问团访问该市。经过几天考察交流,相互都有结好的意愿,当时就草签了协议书。1995年4月9日,双方正式结为友好城市。

  韩国的晋州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是韩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发源地之一,1998年6月,在一位韩国友好人士牵线搭桥下,我市与晋州市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接着,相互派团参观访问,加深感性认识。2000年7月24日,晋州市市长白承斗一行13人来郑,第二天双方就正式确立了“亲戚”关系。

  1586年作为边防重镇修建的俄罗斯萨马拉市名列俄罗斯6大城市之一,位于伏尔加河的心脏地带。1998年6月23日,萨马拉州和萨马拉市有关官员来郑参加一个合资项目的挂牌仪式时,对郑进行了参观访问。从此,书信往来不断,感情发展很快,当年11月就达成了缔结友好城市的共识。2002年4月11日双方正式成为友好城市。

  纳米比亚的马林塔尔市是一个只有3.3万多人的小城市,土地面积以沙漠为主。1998年,在中国驻纳米比亚使馆大使的穿针引线下,该市市长想和郑州结好,经过书信往来,双方达成共识。2001年8月,马林塔尔市市长带领3人参加我市举办的“两会一节”活动期间,双方在市政府会见厅举行了友好城市签字仪式。

  伊尔比德市是约旦第二大城市,11人组成的市政府一届三年,都不拿工资。2000年9月我市领导赴中东访问期间,初步了解了该市情况。此后,双方书信往来密切,都有结好的意愿。2001年春天,该市常务副市长应邀来郑访问,对郑州各方面的发展赞不绝口,2002年3月5日两个城市正式成为友好城市。

  接着,2003年4月巴西的若茵维莱市、2005年11月德国的什未林市、2006年12月保加利亚的舒门市、今年4月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市先后成为我市的“亲戚”。

  主抓外事工作的常务副市长李柳身讲:“郑州市友好城市占全省友好城市的六分之一,这首先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离不开友好人士的穿针引线,其次离不开郑州各个方面的发展。友好城市的交流是我国总体外交、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及和平统一大业的一部分,外国朋友的增多对郑州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目前,想和我市成为“亲戚”的还有古巴哈瓦那市、美国芝加哥市、阿根廷巴拉那市、智利康塞普西翁市、墨西哥奇瓦瓦市、菲律宾马卡蒂市等,相互之间感情交往甚密,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亲戚”将更多。

  

  友谊加深 “郑州公园”将落户约旦

  

  很多郑州人都知道,在碧沙岗公园有一片“友谊林”,每棵树的旁边都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它的来历。这些树有水杉、枫树、合欢、枇杷、国槐、法国梧桐、银杏等18种,其中除了来郑参加纪念第十四届“芝麻网”年会暨国际贸易交流大会外国官员栽种的外,还有友好城市里士满市副市长、晋州市市长、马林塔尔市市长、萨马拉市常务副市长、伊尔比德市市长分别栽种的石榴、白玉兰、石楠、黑松、木瓜,这些正在茁壮成长的树木见证了我市对外交往的历史。

  在友好城市交往中,大家都很重视农林业,市外事办副主任张树忱介绍了许多和农林业相关的故事。

  1982年12月,我市赴浦和市考察团带回来了苹果、柿树苗和蔬菜种子。1983年8月,浦和市代表团来郑,带来了花卉种子48种。1984年12月,我市考察团带回了200株樱花树苗。1985年3月,浦和市考察团再次赠送郑州500株樱花树苗。每年春天,郑州市民在碧沙岗公园和人民公园都可以欣赏花团锦簇的樱花。1985年4月,浦和市访问团送给黄河游览区3公斤杉树种子、3公斤五叶松种子,带走300株北京柳树苗,这些树种都在两地枝繁叶茂地成长,呼吸着异国空气,欣赏着异国的风土人情。郑州人最早吃到的油麦菜、草莓、西芹、佛手瓜就是浦和市赠送的种子。

  约旦的伊尔比德市位于中东的心脏地带,这里四季气候宜人,是人们来往于巴基斯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停留之地。在交往中,该市希望郑州在当地建一个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名字就叫“郑州公园”。如果公园建成,那将是宣传中国文化、宣传郑州文化的好地方,考虑到这些“利好”,我市立即拿出了方案,前期筹备工作都已就绪,可惜因其国内环境不稳定,项目暂时搁浅。张正平说:“公园还是要建的,只是时间问题。公园建成后,到伊尔比德去的外国人就可以了解中国文化。”

  据张正平介绍,现在郑州市的名字就出现在克鲁日-纳波卡市交通要道的标牌上。2001年,克鲁日-纳波卡市被本国评为“五星级城市”,为了向公众宣传友好城市,克鲁日市政府决定在各交通要道两侧树立标牌,上面用克鲁日市12个友好城市的10种官方语言标明“五星级城市”的字样,我市作为友好城市也被其隆重推出,使这个城市、甚至这个国家的人知道中国有个郑州市。

  

  互派留学 为个人发展提供机会

  

  27年来,友好城市为我市培养了很多语言、技术人才。在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先端生命医学科学研究所有一位郑州姑娘,她叫常德华。据市外办的同志介绍,她是1990年我市派出的研修生,语言过关后考上了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接着取得了该大学的博士、博士后学位,成为该大学终身教员,1997年她获得了日本优秀青年研究奖励,去年被上海交通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在越洋电话中,她告诉记者:“我个人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应用骨髓、脂肪组织、骨骼肌由来的间充质干细胞薄膜形成技术,进行血管再生和心功能不全的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这属于世界最高端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在我市派出的研修生、留学生中,佼佼者很多。据市外办负责宣传的马国立介绍,通过友好城市成为人才的郑州人很多,派往浦和市学习的研修生王东方,回来后从事桐木出口日本贸易,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王革赴日研修日语后,考上日本一个大学,接着又去美国上大学,现在花旗银行负责亚洲事务。河南省海外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张晓盈也是从日本研修回来的。“咱们派出的研修生都很努力,过了语言关后,考上琦玉大学、东京物理大学、东京政法大学的很多,这些人都在为社会、为中日友好做着工作。”

  郑州先后派往浦和市70多名研修生、留学生,这些学有所成的人员不仅对双方友谊进一步发展有所作为,也为自己的事业找到了机会,一位学习美容的留学生在上海开了美容院,生意相当火爆。刚刚从日本回国两年的陈旭军是1991年我市派往浦和市的留学生,他通过日语学习后,考上了山梨大学学习经济学,1995年毕业后在日本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15年,专门从事中日贸易。在日本的工作生活中,经常有人向他了解郑州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他就一一给日本人介绍,无意中当了宣传郑州的大使。

  结好仅仅5年的巴西若茵维莱市先后向我市派了两批留学生学习中文,他们喜欢中国名字,都起了中国名字。1995年毕业的19位留学生大部分回国后在巴西的中资企业工作,一位叫刘耀宗的留在上海一投资公司当市场部经理。

  正在郑州师专学习的30位巴西友好城市若茵维莱市的学生表示,来郑州之前他们就看了很多和少林寺有关的电影,是中国文化和少林武术吸引他们来学习的。腼腆的黄隆来郑前是农业工程师,为了来郑学习,他辞掉了工作,他说:“来之前从互联网上了解的郑州是古老的郑州,没想到郑州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尤其是郑东新区建筑特别漂亮。”漂亮的何莎来郑前在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她说:“学习中文的目的是回去后当一位教师,教中国贸易课程。”他们都认为郑州人很热情、郑州女孩子很漂亮。一直吃西餐的他们喜欢上了郑州的饺子、烩面、干煸豆角、茄子。可以想象,他们回国后,一定会把在郑州的所见所闻讲给亲戚朋友和同学。

  

  引进球员 建业俱乐部发挥作用

  

  河南球迷不会忘记1997年河南建业队的3名罗马尼亚球员的表现吧!这3名球员就是通过与我市的友好城市克鲁日-纳波卡市联系后,建业俱乐部从特尔戈维斯特钦迪亚足球俱乐部和石油俱乐部挑选的。

  自第一个友好城市结好以来,双方一直注重文化、体育的交流。浦和市送给我们的《世界大百科事典》、《原色昆虫大纲》、《城市开发与建设》等书籍保存在市图书馆。我们赠送给克鲁日-纳波卡市的图书资料,对方专门建设了“中国图书馆”供市民借阅。2002年6月,我们赠送给琦玉市100册图书,这些书被该市利用率最高的西浦和图书馆收藏,对方还专门开辟了“中国图书角”,供市民借阅。

  浦和市少年足球团、少年棒球团、少年女子篮球团都来郑州进行过友谊比赛,郑州的少年足球队、围棋队、国际象棋队到浦和市比赛过,在这方面郑州和浦和市交往最多。我市的小棋手也去晋州市参加过围棋比赛。2000年8月,我市的6名小运动员受邀去克鲁日-纳波卡市参加第六届国际青少年象棋大赛,获得了2个冠军、4个亚军、1个第三名的成绩。通过比赛,双方青少年结下了深厚友谊。

  

  经贸交往 河南人收购德国机场

  

  河南人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去年到今年被全国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为河南人争了光。这个机场就在我们德国友好城市什未林市,为收购者牵线搭桥的就是郑州市政府招商大使、前德国外交官、郑州与什未林市结好的牵线搭桥人格吕茨马赫先生。

  我市和友好城市经贸方面的成绩很多,去年副市长胡荃到友好城市考察的收获足可以说明问题。去年9月16日至28日,副市长胡荃受王文超书记、赵建才市长委托,率市政府代表团、市经贸代表团到俄罗斯萨马拉市“走亲戚”,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共签贸易合作意向4550万美元。

  我市举办的少林武术节、拜祖大典、世界传统武术节、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和各种经济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国外友好城市一般都派代表参加。

  常务副市长李柳身高兴地说:“由于对外友好交往对经济发展好处很多,我市一些县(市)、区也纷纷主动发展友好交往,惠济区和日本的三重县河芸町结了友好区町关系,金水区和日本的宫城县鹿岛台町结了友好区町关系。登封市已与韩国全罗北道冒朱郡市达成了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意向。”

  张正平主任高兴地说:“如果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的成就全部写出来,那需要写一本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愿我们的“洋亲戚”越来越多,让外国了解郑州,让郑州走向世界!

  国际友人喜欢吃中餐

  国际友人学习武术

  国际友人栽的友谊树

  国际友人在我市参观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