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4版:鼎新国运
3  
PDF 版
有声有色的记忆
电波
经济发展助民航起飞
网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流行语
有声有色的记忆
本报记者 裴其娟 陈亚洲
中原网  日期: 2008-05-11  来源: 郑州日报  
  流行语融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着时代的风貌,演绎着历史的巨变,它能复原出一部苍凉悠远又有声有色的历史图卷。改革开放30年来,共有7000多条比较固定的标志性流行语在人群中流传:

  万元户——是1980年代初的时髦词汇,由率先完成个人承包的个体养殖户、建筑包工头、个体工商户构成,让更多平民初尝成功带来的喜悦,由此催生了“专业户”、“老板”等更多的流行语。如今,时代变迁,最流行的说法变成了——十万元户刚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是富。

  春晚——1983年春节,中国有了春节联欢晚会,歌星影星会聚,相声小品同堂,把中国人搞得如痴如醉。在娱乐单调、电视节目匮乏的时代,看春晚成了人们大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精神“大餐”,春晚从此成了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同时也造就了无数艺人的大红大紫。

  下海——1984年,经济改革的浪潮冲进城市,体制外的诱惑越来越大,放弃铁饭碗、停薪留职、到特区去、到合资企业去、经商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下海”一词广为流行,业余商人越来越多,经理满天飞。下海成功商人增多以后,傍大款、小蜜等词随之伴生。

  私家车——1980年代,国家首次宣布允许私人拥有汽车,但那时的私家车价格低廉,多是私人用来跑运输的或是当出租车使用。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经越来越多,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

  走穴——1980年代,一些演艺界名人在国家体制之外开始到各地进行专场演出,被称为“走穴”或“私演私分”召集走穴的人被称为“穴头”。“走穴”一词当时带有贬义,后来走穴成了流行语,一般指演员为了捞外快而外出演出,赚取高额收入。

  炒鱿鱼——私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人员聘用制,老板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稳定性大大降低, 被老板解聘叫“被炒鱿鱼”,跳槽辞职叫“炒老板鱿鱼”。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1990年代初,非国营企业亚细亚商厦在二七商圈点燃了一场商战,“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 这句广告词由此流行,可惜的是,亚细亚只是昙花一现,不久便销声匿迹了。

  韩流——1996年,安七炫等5个热力四射的韩国男孩组成了红得发紫的H.O.T,新潮、时尚、前卫的该组合席卷整个亚洲及中国,迷倒了18岁以下的大批青少年。自此,“韩流”开始入侵中国,宽大的T恤和裤子一度成为时尚元素。

  黄金周——1999年,在建国50周年的国庆,开始实行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铁路将20亿元收入囊中,利用黄金周外出旅游逐渐成为时尚。

  博客——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中文博客人数呈井喷式增长,年底达90万人,名人博客访问量大增,其中吴小莉和徐静蕾的博客访问量在开通首日分别突破8万和10万。

  拼客——指的是人们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AA制消费,有拼房(合租)、拼饭(拼餐)、拼玩、拼卡、拼用等。

  晒客——晒客就是一个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展示在网上,与他人分享的人群。

  二手货——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的日益活跃,“二手车”、“二手房”等词悄然流行。二手货交易也养活了一批中介机构。

  海选——海选原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的热播,让“海选”这一名词家喻户晓。所谓“海选”,意为不设门槛,人人有机会。但也正因为如此,参加人数动辄数万,好比大海捞针,参加者想要脱颖而出真是难上加难。此后的快乐男声、红楼选秀等活动均由此而来。

  基民—— 2007年,大盘屡创新高,基金净值随之不断飙升,给基金持有人带来相当丰厚的回报。统计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基金资产净值达33120亿元,为年初的3.8倍,“基民”人数飞速增长,其中更有不少购买多只基金的“养基大户”。

  此外,和谐社会、青藏铁路、郭德纲、于丹、易中天、百家讲坛、潜规则、房价、养犬、看病难、奥运、包装、白领、 炒作、大腕 、跟着感觉走、 过把瘾就死、没事偷着乐、刷卡、SHOPPING、PK、 作秀、 选秀、忽悠、QQ、伊妹儿、恐龙、青蛙、相当的、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等,也都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或特定人群中迅速盛行传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