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话说“读书种子”
《北方佳人》
扁担王
郑邑
望尘莫及
郑州
10
连 载
难忘十年前一幕
文苑
损友与益友
12
往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原网  日期: 2008-05-12  来源: 郑州日报  
  说法之二:股票分割被驳事件。

  美国公用事业麻省分部在1929年10月初驳回波士顿艾迪生公司股票分割的申请,同时对外宣称股价已飙得太高,认为到了适可而止的时候了。从而引发投资者的惊慌,使其争先恐后地将股票变现。

  说法之三:银行参与炒股。

  股市扶摇直上产生极大的利润空间,银行家们不顾风险将客户的存款全部投资在股市上,以图赚取快速回报。当股市下跌时银行难以从中脱身,因而出现头寸紧张、不能及时兑付客户存款等现象,客户们对银行信用产生怀疑,一哄而上进行挤兑,最终导致银行倒闭。

  说法之四:公司、券商欺诈和滥用职权行为。

  由于持续的牛市存在暴利与机遇,不少上市公司和券商开始玩起了小聪明,在股市交易和信息披露中搞欺诈和滥用职权,以图从中牟利。

  最突出的就是所谓“联合投资”集团,即几个大券商或投机家结成联盟,针对某几只股票串通起来进行炒作,成员之间相互用大单买卖,造成交易量活跃、股价上涨的表象,吸引不知内情的投资者盲目入市,追高购买,而“联合投资”的成员则在一定时期抛出股票获利了结。

  拿今天的话来说叫“对敲”,是庄家吸引散户上钩的常见手段。

  这种行为被揭露后引起轩然大波,投资者们纷纷撤出股市。

  说法之五:股指期货惹的祸。

  投资者舍不得放过股市里一夜暴富的机会,大批中小投资者从证券公司办理融资融券业务做股指期货。

  牛市里炒股似乎是合理、低成本和容易赚钱的方式,但股市下跌后股指期货特有的风险开始显现。只要信用底线被击穿,证券公司就要求投资者补仓以恢复其抵押信用。无法补仓的投资者唯一的方式就是低价卖出股票用以还款。

  大量低价卖出股票的结果是使股价直线下跌,从而招来更多追加抵押金的要求,致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引发了股市恐慌性抛售。

  这个学术问题足以专开一门学科,但有一点却是各个流派都认可的,即投资者非理性乐观的情绪是产生这场股灾的根本原因之一。

  1997,亚洲的噩运

  1.一份报告引发的危机

  1997年7月2日,中国正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沉浸在喜悦中的人们几乎没有注意到,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了。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基本结束。

  亚洲(特别是东亚)会爆发金融危机,出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意料——他们总是很意外,因为他们从没猜对过。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和政府政策》,东亚国家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东亚模式成为南美、拉美学习的榜样。群英荟萃的国际货币基金1996年底在雅加达开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东南亚联盟的经济前景非常良好。

  当时只有少数经济学家对东亚模式提出质疑。

  克鲁格曼就是一个。1994年他发表的《亚洲奇迹的神话》中指出,东亚奇迹其实是靠高投资驱动的,高投资并没有带来生产率的增长,而生产率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最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东亚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谓东亚四小龙,其实是四只虫。

  他的观点引来如潮反驳,专家们认为东亚的高投资率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因为投资回报相对较高。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克鲁格曼名声大噪,虽然他没有想到事情会恶劣到这个程度。

  1996年联合国发表了一个报告,说由于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东亚的经济起飞已经基本结束,但这不是真正的原因。从宏观基本面的情况来看,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前,东亚国家的财政状况并不差,通货膨胀率也不高,唯一出现恶化的宏观指标是1996年东亚的出口恶化,那是因为当年电子市场不景气。

  1996年3月,两位女经济学家Carmen Reinhart和Graciela Kaminsky合作发表了一篇讨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关联的论文。

  论文发表后没有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因为论文中的例子大部分选择的是拉美国家。拉美国家往往有大量的赤字,通货膨胀率也很高,但是东亚国家的财政赤字并不严重,通货膨胀率也很低。

  但一个基金的分析员读到这篇论文——他是新西兰人,叫Jones,是直接引发泰国金融危机的关键人物——他专程飞到曼谷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泰国的经济形势确实不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