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汪辉)5月10日下午3时,省卫生厅副厅长刘学周做客网站,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共同探讨目前大家关注的手足口病相关问题,帮大家解惑释疑。
常发于5岁以下儿童
刘学周说,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表现多样,但大多数病例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因此称为手足口病。常发病于5岁以下儿童,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病程大多在5至7天。少数病例出现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5到7天可自行康复
手足口病病情一般不严重,从医学上讲是一种自限性的病毒性疾病,临床上没有特殊的治疗手段,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5~7天就可以自行康复。一旦怀疑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不要慌张,重点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出现“ 打蔫”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手足口病可再次感染
“得过手足口病的人并不具有免疫力,还可能因为感染其他型别的病毒,再次患手足口病。” 刘学周解释说,一般人群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是单一的,对其他病原型还有可能被感染。
不会在人畜间传播
刘学周表示,手足口病传染性为中度,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者间接通过感染者使用过的毛巾、水杯、玩具等物品,使病毒进入口中而感染。患者也可能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经呼吸道传播。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但刘学周说,只要做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就可以有效预防,降低被感染的可能。
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发现疱疹症状儿童,要进行家庭隔离治疗。尽量避免带孩子出入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不要与疑似患儿接触。生病时要尽快就医请假在家多休息,注意居家环境卫生清洁和通风。
我省尚未有死亡病例
目前我省临床报告的手足口病都是轻型病例,呈散发状态,不是集中暴发,没有重症病例,没有死亡病例。
刘学周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卫生部门已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组建了各级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小组,制订并印发了防治技术方案,迅速完成各级医务人员全员专业技术培训,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坚决防止手足口病在我省蔓延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