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3  4  
PDF 版
百余村官军营受训记
新郑市实施“五大”驱动 全力打造黄帝文化强势品牌
郑东新区公招教师副校长
参合农民慢性病门诊费年补千元
以改革创新精神 助推企业党建
关于召开报刊亭建设、经营、 管理模式座谈会的通知
资助50个残疾人家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新郑市实施“五大”驱动 全力打造黄帝文化强势品牌

中原网  日期: 2008-05-12  来源: 郑州日报  
  (上接第一版)

  三、塑造“大名”,扩大黄帝故里影响力

  新郑市把打造黄帝文化品牌作为首要任务,内引外联,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介。学术研究正品牌。1988年以来,先后成立了“新郑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新郑古都学会”,积极开展黄帝文化研究,寻找黄帝故里历史依据,并得到了权威人士和学术机构认同,1992年、1998年、2005年,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古都学会召开的学术论证会、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确认了新郑黄帝故里、故都的历史地位。广邀名人扬品牌。在拜祖大典和其他相关活动中,邀请多领域名家,对黄帝文化进行广泛研究探讨,如2008年的“黄帝文化论坛”紧扣时代脉搏,以“黄帝文化与当代中国人”为主题展开讨论和演讲,演讲嘉宾围绕主题,提出把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黄帝文化作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观点,吸引了更多人关注理解黄帝文化,扩大了黄帝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力推介树品牌。多次举行旅游推介会、新闻发布会,邀请20多家新闻媒体、120多家周边城市旅行社与会并考察,连续两年组织“国际旅游小姐”来新郑“采风”,多次组团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和促销推介活动,积极推销黄帝文化旅游品牌。扩大宣传强品牌。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精心包装新郑旅游形象,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出宣传片,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及我省《大河报》等报刊开辟专版,在人民网、新浪网、大河网、政府网站、黄帝文化网等网站开设专题网页,开展网上拜祖。每年一度的拜祖大典吸引了世人目光,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戊子年拜祖大典现场云集了海内外近300家媒体的600多名记者。“要拜祖,到新郑”已成为国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黄帝故里正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心中的民族圣地和共有的精神家园,拜祖大典已成为我省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享誉国内外的强势品牌,影响力直线飙升,黄帝文化已成为河南的文化“名片”之一。

  四、瞄准大变,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

  为塑造景区品牌和提升城市形象,近年来新郑市不断加大对景区和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文化旅游业综合竞争力。2007年,分两期投资3.5亿元,对黄帝故里景区实施了周边拆迁、内部改造,新建了姓氏广场、中华圣火台、牌坊和汉阙等设施,快速推进黄帝故里景区的修缮工作。加大投入,改善城乡环境,2008年投资近1000万元,对城乡道路、市容市貌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实现了“绿亮净美”,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景区创A活动,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景区整体质量。2006年12月,黄帝故里景区荣获国家4A级景区,始祖山景区荣获国家3A级景区,新郑市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称号。

  五、推动大成,促进单体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

  新郑市在发掘黄帝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中,跳出“门票经济”思维,树立“大旅游”观念,不断探索旅游业经营新模式。从2005年4月起,相继免费开放了黄帝故里、始祖山、郑风苑等景区。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开发黄帝丝巾、黄帝铜像、枣礼品、轩辕剑等旅游商品,开发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服务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增加景区综合经营收入。通过降低旅游门槛,带来了人气聚集效应,掀起了寻根热潮,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金融、通讯、地产等产业的互动发展。拜祖大典已成为新郑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借助黄帝文化的影响力,他们积极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精心组织好拜祖大典经贸洽谈会,并对有投资意向的客商进行深层次洽谈。今年4月8日举行的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经贸洽谈活动,共签约投资项目52个,合同总金额11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项目投资涉及煤炭、化工、房地产、仓储物流、食品加工、教育、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随着新项目的签约落地,新郑市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呈现出文化旅游经济推动综合经济大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新郑市已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连续三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经济综合实力100强”、“未来5~10年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城市及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单位”行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