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不该寂寥的名山(上)
——写在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之前
韩心泽 文/图
眼下,被确定为中国2009年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嵩山历史建筑群,相关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迎接世遗专家验收、评估,然而,一种别样感触却在笔者心中积郁日深,不是对这一大宗珍贵文化遗产能否申遗成功表示怀疑,相反,正是因为在和登封市文物局一位专家闲谈时,他透露出的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胜券在握的信息。
文物专家们对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的信心,正来自于那些被大多数游客视而不见的申报点。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点的8处11项嵩山历史建筑,几乎是清一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的是固体的音乐、诗与画的组合、数字推算出来的维纳斯。这当中有中国古代祭祀礼仪建筑的典范,我国现存最早、也是仅存的汉代庙阙中岳汉三阙;有糯米与黄胶泥砌筑却固若金汤、世界上最早的筒体结构建筑,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寺砖塔嵩岳寺塔;有融精美建筑与精密仪器为一体,对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很高价值的世界著名天文建筑元代观星台,等等。然而,当游人兴致盎然地在嵩山少林寺观览一番后,有多少人还会想起光顾同在嵩山脚下,不过方圆几十里之内的一系列其他价值更高的文化瑰宝呢?而文物专家们对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的信心,正来自于这些被大多数游客视而不见的申报点。
不久前,登封市文联副主席常松木老师还和笔者一起,到中岳汉三阙之一的太室阙前玉案山上,寻找一处能从正面俯瞰道教圣地中岳庙全貌的所在。这处殿、宫、楼、阁、亭、台、廊庑等明、清建筑近400间,我国五岳之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道教建筑群,有一条以距正式庙门天中阁半华里之遥的太室阙为起点,穿过一华里余长的庙院,贯通到距庙院后门一公里许的黄盖峰顶的中轴线,整个建筑群即沿此线依山劈基,向两翼展开,布局左右对称、承前启后、错落有致、严谨庄严,俯仰之间,宏大的规制和轩昂的气宇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就是这样一处中国古代祠庙建筑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游人常常不足少林寺的九分之一。不过,相较汉三阙、嵩岳寺、观星台,中岳庙已算热闹非凡了,这些地方一个黄金周游客也难过百,当地旅游部门统计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干脆也把它们忽略了事。
看来,嵩山历史建筑群也要经历中国其他许多世遗申报项目一样的尴尬境遇了:原先并不被多少世人所了解和向往,直到这一文化或自然景观列入了世遗申报项目,或申报世遗成功,国人才开始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于是游客蜂拥而至,一处处曾经默默无闻的几乎被视为穷山恶水的所在,一下子都变成了冲天香阵透中华的旅游胜地。
一大片跨越各代、成就杰出、价值独特、内涵精深的历史建筑群,就足可使嵩山继续傲立于中华名山之林。嵩山当然从没默默无闻过,也从没被视为穷山恶水过,然而,近年来,他终于因为只有1492米的身高,和众多名胜古迹的独特价值不为世人所认知,而使那些在文化上因无知才无畏的狂狷之士,怀疑他跻身中华名山的资格,嘲笑他相对而言显现出的寥落与寂寞。
如今,正像登上嵩山峻极峰,极目东西,便可隐约望到的废都开封、洛阳一样,嵩山也是文化上的没落贵族。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嵩山令人高山仰止的,本就不是他的海拔高度,而正是他的文化高度。
一些学者说嵩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从当今中国的民族构成上,的确有些言过其实,但说嵩山是华夏族的文化圣山,或许就恰如其分。
图为观星台。中间凹槽相当于“表”,凹槽正北地面上的三十六块青石相当于“圭”,实际上是台建造精密的天文仪器。
话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