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快!快!快! 哪怕早到一分一秒……
名校招生属地化何时改变
冲破首付最底线:开发商在打擦边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快!快!快! 哪怕早到一分一秒……

中原网  日期: 2008-05-15  来源: 郑州日报  
  2008年5月12日20时02分北京南苑机场两架满载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伊尔-76军用运输机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重托相继腾空而起。

  灾情就是命令!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由近40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现场工作队紧急驰援四川地震灾区。

  

  救援人员先上

  

  “现在登机救援人员先上!”12日19时30分当最后一件物资装入机舱后现场指挥一声令下救援人员跑步趋前依次登机。

  当记者与地震局的专家最后一批登上飞机时狭小的机舱内已经拥挤不堪大伙站在机尾的升降台上是在机舱关闭时被升降台“抬”进飞机的。机舱两侧的折叠座椅全部留给一线救援队员其余人无论年龄一律席地而坐。

  机门一关引擎的轰鸣声好似电钻钻透了耳膜。救援队员们立刻冲着我们这些新手儿大喊着“坐稳扶好背靠机舱!”“抓紧时间吃点东西下一顿饭还不知什么时候开!”“飞机上没有厕所尽量少喝水!”

  那些参加过伊朗巴姆地震、巴基斯坦地震和印度洋海啸救援的老队员们已经抓紧时间就地打盹小睡他们深知到灾区现场后也许再没有从容休息的时间了而且现在多留一分体力到了灾区就可能多挽救几条生命!

  随机搭载的还有12只搜救犬救援队员们顾不上自己一路上净惦记照看爱犬有没有不适反应了。

  

  空中指挥部

  

  颠簸、昏暗的机舱内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们一直没合眼东倒西歪地围成两堆研判灾情讨论方案。

  围拢在中国地震局应急司司长苗崇刚周围的是几位地震灾情分析专家他们拿出绘有震区海拔等高线的地形图、交通图和人口密度分析图表等认真分析地震可能在哪里造成最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副主任黄宝森身边聚集的是一帮经验丰富的救灾专家。他们传阅着出发前收集的一份份国内灾情地震快报以及汶川等震区的基本情况涉及了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95.78人、当地平均海拔约3300米等一系列数字。

  “震源深度30公里左右震级7.8级当地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情况一定相当严重。先救人再修房应该是这次救援工作的铁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刘杰告诉记者。

  现场搜救、伤病医护、灾害评估……两个半小时的飞行中这个空中指挥部围绕这些最直接最急迫的工作一直地紧张运转。

  

  连夜分赴灾区

  

  12日22时23分飞机降落在成都太平寺机场。远处市区里已是万家灯火。

  中国地震局资深专家袁一凡指着远处闪亮的灯光大喊一声“有电!情况比我想象得要好!”

  “注意别掉队!”走在前面的队员提醒后面的队友。

  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实际上救援队员和专家们的心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早就飞到了灾区一线。

  “哪怕早到一分一秒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分损失和伤亡。”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李亦纲说。这是每个救援队员此时最想说的话。

  快!快!快!已是13日凌晨时分冷雨中这支车队一路急驰与死神竞速和灾情赛跑生死时速壮怀激烈!         据新华社

  官兵在救援

  官兵登机赴灾区

  官兵在救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