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国润 通讯员 李玉明)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二天,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即选派6名测绘专家急赴灾区一线。连日来,他们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夜以继日分析各种数据,为救灾官兵绘制、提供数十万张各种地形图和地理信息,使救灾官兵第一时间知道哪个地方需要抢险、走哪条路可以最快赶到抢险点,极大地提高了抢险效力。
记者电话连线了在灾区的万刚教授,他显得十分疲惫。他告诉记者,已连续好几天没合过眼了。地震使灾区的交通道路、山川河道等地理信息发生了很大变化,为营救增加了难度。不论是地面部队从陆路向前挺进,还是从水路进发,抑或是航空兵实施空降,每时每刻也离不开当地的地图及地理信息。他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来形容当前的工作一点也不为过。但当看到他们的成果在抗险救灾中发挥作用,救灾官兵及时迅速赶到灾区展开营救时,再苦再累,他们都觉得值。
由于通往灾区的道路每天都在抢修,加上余震影响,地形图及地理信息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测绘专家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
据了解,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选派的6名专家大都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年龄都在3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