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中原教育
3  
PDF 版
改革开放30年 职业技术教育总评榜 入围学校(二)
中招网上报名 你准备好了吗
阳光少年 平安成长
改革开放30年职业教育系列访谈
特别提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改革开放30年职业教育系列访谈

中原网  日期: 2008-05-22  来源: 郑州日报  
  为学生就业点亮启明灯

  ——访郑州市技师学院院长杜广建

  

  人物档案

  杜广建,男,1954年9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任新郑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直机关党委书记、市人事劳动局局长、市编办主任,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书记、郑州市机关社保办主任、书记等职;现任郑州市技师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曾荣获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优秀党政领导等称号。

  2008年刚过,13000平方米15层培训楼、7936平方米7层教学楼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新的5年教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实施、规章制度的修订编印、实训基地的整合、函授站网上平台的搭建,一个个目标已经制定,一项项工作正在悄然进行。

  杜广建,郑州市技师学院院长。2005年就任以来,他带领全院教职员工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在技工教育这方沃土上辛勤耕耘,使全院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办学实力、社会声誉在全省技工院校中位居前列。他本人也因多谋善断、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被界内人士誉为“职业教育弄潮儿”。

  “刚上任时,我感到学院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眼看着一个个老教师退休,开始意识到,如果不抓紧引进培养一批年轻教师,必将会出现教师断层,成为学院发展的一大瓶颈。”杜广建经过反复思考和慎重考论后,决定下大功夫建设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

  于是,杜广建采取社会招聘等多种方法广纳贤才,邀请知名的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来学院讲学,拿出资金送部分教师到外地进修学习,引导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鼓励教师潜心钻研培养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方法。三年多的时间,郑州市技师学院就打造出了一支思想政治、业务技能、工作技能、工作作风都过硬的教职工队伍。

  “在政治上要做明白人,工作上要做带头人,生活上要做实在人”是杜广建经常对学院干部重复的话。“有一个好班子,才能有一支好队伍,有一支好队伍,才能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杜广建影响和带动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全院上下形成了团结一心求发展的良好氛围。

  技工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必须从改革入手。2006年,杜广建以“面向市场,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劳动就业服务”为办学理念,实行学生提前一年到企业与企业签订预分合同的办法,大幅度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为学生就业点亮了“启明灯”,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还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杜广建“抓班子、带队伍、求发展、争一流”的工作思路、正确的办学定位,为郑州市技师学院各项工作的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市技校系统实习教学优质课先进单位”、“理论教学质量优质学校”等30多项荣誉。

  一块块奖牌,一座座金杯,杜广建没有被眼前的光环迷惑,反而更加沉静,怎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怎样在职业教育的蓝天里更自由地翱翔?怎样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继续搏击前行?杜广建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之中,他执着地秉承永不言退的魅力,带领郑州技师学院的师生员工,书写技工教育新的篇章,创造郑州市技师学院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李 杨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的管理

     ——访郑州二砂技工学校校长王学斌

  人物档案

  王学斌,郑州二砂技工学校校长,毕业于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校。2000年,由他任组长的QC小组被中国机械工艺质量管理协会、中国机械冶金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同年,他负责的“加强现场管理降低在制品亏损”项目获得河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一等奖。

  2001年,他负责的“对砂轮硬度检查工序的前置调整”项目荣获郑州市总工会、郑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合理化建议成果一等奖。         

  近日,郑州二砂技工学校(以下简称二砂技校)全体师生在黄河边进行了一次有特殊意义的野外拓展训练活动。面对训练中师生令人振奋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校长王学斌笑得很平静。

  在王学斌的书柜中,大多数书籍都和“管理”有关:《思想力》、《细节决定成败》、《自动自发》、《谁动了我的奶酪》等,他喜欢教学,更崇尚管理,“管理应先从‘管’人开始,从‘管’老师和学生开始。”

  军队生活和丰富经历,是他人生最大财富

  1979年夏天,王学斌考取了解放军第二炮兵技术学院(现名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机电专业,四年的大学生活,造就了他细致、严谨、吃苦耐劳的军人作风。 

  1983年,王学斌毕业后被分配到南方某导弹基地当基层干部。回想起这段峥嵘岁月,王学斌感慨:“那段艰苦的日子,使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1987年,王学斌回到了解放军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官。

  2001年,王学斌被调到二砂技校工作。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王学斌有种“归队”的感觉,“在外面转了一圈,我又回到了学校,真的很庆幸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他坚信“管理出效应”

  2007年年底,王学斌组织召开了年度总结会,在会上他为老师们讲了三个哲理故事——木桶理论、热炉效应、分配法则。会后,许多老师纷纷对这种新颖的会议内容赞不绝口。王学斌认为,管理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把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个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学校才能发展,学生才能进步。

  “环境对一个人影响很大,老师的工作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学校管理者应该注重的问题。”王学斌说,学校每逢老师过生日,都会为老师定制生日蛋糕,给他们大家庭的温暖。

  当校长半年之久,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大家明白这和校长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分不开的。王学斌说,“管理家”的名号他不敢当,他只是一个学校工作的管理者,他坚信只有管理才有效应,在教学管理上仍有许多未知的且有效的方法,需要用心去研究,用心去探索,“我相信有管理就会有提升,这样大家才会真正看到二砂学校的进步!”

  王新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