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家庭赈灾会议
股市什么时候垮
亲历地震
女儿“借”血献爱心
7野驴横行天堂
爱如潮水
亲友奋战在灾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股市什么时候垮

中原网  日期: 2008-05-23  来源: 郑州日报  
  巴菲特不是神,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思维方式异于其他人而已。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如果你是巴菲特,这一年里看着非常熟悉的股票市场连续泛红上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你会不会有一点点后悔,会不会有一点点动心?

  反正赚了几千万,拿出一部分玩玩总可以吧?绝大多数人肯定会这么想,先是200万,400万,然后1000万,2000万,最后全线杀入直至套牢。

  可是巴菲特心静如水,一直等到1974年美国的股票真正跌到低谷,投资者们一片悲观,无人敢轻易出手。这时巴菲特精神抖擞地重入江湖,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他终于买到了渴望的低价股。

  巴菲特的另一个特点是不碰自己不懂的股票。

  1995起美国进入大牛市,四年内美国股市涨了2.5倍,高科技、网络股成为主要推动力量。当时股市里只要和网络沾点边就鸡犬升天,哪怕没有一分钱赢利,上市也可以立刻圈几十亿美元。

  巴菲特一股网络股都没买,手中依然持有华盛顿邮报、吉列刀片、可口可乐等传统行业股票,这一年大盘涨了21%左右,而巴菲特只赚了0.5%。

  开股东大会时所有的股东都质问他为什么不买网络股、科技股,媒体也批评他的投资策略已经过时了,不灵了。

  在一片骂声中巴菲特却不为所动,理由很简单,他说自己看不懂网络股、科技股,因而无法确定它们的长期发展前景。

  其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还是好朋友,可他就是不为朋友捧场买微软的股票。

  2000年美国股市网络股泡沫破裂,三年内纳斯达克跌去一半,一直持有传统行业股票的巴菲特以60%的涨幅两次取得胜利。

  再看巴菲特如何操作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石油,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也许更能体会到他的价值投资理念。

  据港交所公开资料显示,巴菲特从2007年7月起,连续七次减持了手中大部分中石油股票,平均价格12港元左右,减持后中石油的股价一路攀升到近20元。

  很多散户和业内人士对此展开热评,有的说巴菲特对中石油看走眼了,股神的水平不过如此;有人认为巴菲特的行为具有战略眼光,从不到2港元的价格买进,到12元多抛售,三年多时间赚了5倍多,符合他的风格。

  目前看似乎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他减持中石油后股价上涨了近50%,以此标准看巴菲特似乎真的错了,但从赢利看,他已经赚了5倍多,卖掉也没什么值得后悔的。

  他的观点是当多数人不看好的时候坚决买进,中石油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多数人看好的时候就坚决卖掉,这大概是他卖掉中石油的原因。当然真正的答案只有巴菲特本人才知道,可能他还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减持中石油到底有没有错,不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这只股票上的确赚了大钱。

  第三章 中国股市探秘

  中国式市盈率

  1.莫以市盈率论英雄

  在股票分析中,市盈率是被使用最多的分析数据,也是中国股市“唱空者”们的撒手锏,他们的理论是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达40多倍;比世界证券交易市场平均市盈率高出2倍多,据此得出结论:中国股市的泡沫太多了。

  投资者们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就心中惶然,对股市前景充满担忧,自然不会出现长期投资行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标本,它极大地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使中国股市充斥着短期行为。不纠正这个错误,就无法正确看待中国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就容易将中国股市与股灾画等号。

  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赢利的比率。

  市盈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0~30之间是正常的,比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比率大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

  以这个标准衡量,中国股市全部属于高风险股票,因为我们的市盈率平均达40~50,有的高达六七十。这么高的风险,难怪股民们不敢长期持有,稍有赢利就卖出,钱入袋为安。

  以市盈率来衡量股市风险和股票好坏其实是媒体的发明与炒作,我们只要看一个简单的现象就会判断出这种“伪科学”理论的荒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