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3  4  
PDF 版
宝成铁路“路障”清除
女警蒋敏获一级英模称号
遇难者增至51151人
重返家园
回到课堂
沟通交流 适度宣泄
这些药品灾区急需
“跳机”救援
险路转移
没有人想放弃 没有人会放弃
国内外捐款214.16亿
北川县城将异地重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心理学专家谈灾后心理援助
沟通交流 适度宣泄

中原网  日期: 2008-05-23  来源: 郑州日报  
  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灾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安抚和心理援助。中科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时勘研究员22日在中国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时表示,灾难过后,要重视对各类人群的心理援助。

  要重建孩子的安全感

  对于灾难的幸存者,时勘表示要考虑三方面问题,第一表现在生理上,由于亲眼目睹大的灾难,人们原有的平静心情被彻底打破了,在生理本能下必然产生焦虑;第二在行为上,可能会出现慌乱的行为,包括在余震的时候有一种恐惧;第三在心理上,一种情况是完全麻木了,另外就是惊恐。

  “面对这种大的惊恐,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不错,但是在数月后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问题。”时勘说,儿童可能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转移的方式,比如说睡眠不好、神情呆滞、做噩梦、不说话。这个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宣泄,按照孩子的心理规律进行心理辅导。

  对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孩子们,特别是孤儿,时勘表示援助他们的时候,不是恢复原样,而是要重新找到平衡。“他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你无法去替代他们,亲友来领养是最好的。”

  时勘同时表示,要重建孩子的控制感和安全感,比如建了新的学校之后,做一些活动,首先是握拳头,然后是拥抱,要了解并支持孩子的情感表达、情绪表达。

  对不同人群都应心理疏导

  地震中救援人员、医务工作者、记者、志愿者等亲身经历了大灾的场面之后,精神上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时勘表示,对不同人群都应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

  时勘说,各类人群在大灾后都要尽量避免创伤后的心理障碍,它的特征体现为痛苦的回忆、梦境、幻觉等。救援人员在灾区再困难、再紧张不要忘记吃饭、睡觉;心理上要避免过多的自责;要和战友多沟通,分享抗震救灾的经验。

  医护人员和新闻记者在一线工作,时勘对他们提出几点建议:注意防止过度疲劳,要客观面对后期现场搜索的结果;同伴之间要交流,要适度地宣泄。

  据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