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卫生系统援川救治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张梦珂 李笑展 郑 磊
震后第一天上午组成医疗队 汶川地震发生后,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相关单位迅速组织各种救援队随时待命奔赴灾区,做好救援工作。
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快速反应,亲临指挥,连夜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预备队,迅速部署卫生系统支援灾区的医疗救援工作。5月13日上午,从市骨科医院、市五院抽调的18名骨科、脑外、普外、神经外科、麻醉及护理人员组成第一支医疗救援队,两个小时之内集结完毕,随时听候省卫生厅的调遣。
来不及和家人告别,来不及收拾一下生活用品,所有的紧急中心医疗救援队队员原地待命,等候出发,奔赴灾区。5月14日,由17辆急诊救护车组成的救援队随河南第一批入川救援队开赴灾区,另外一支医疗救援队携带价值15万元的药械,乘坐南航班机于同日飞赴灾区,市五院院长助理张思森为医疗队队长,120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常务副主任乔伍营为转运救护队总指挥。
在成都,所有的救援队员心急如焚,希望尽快到达灾区救治伤员。根据当地指挥部和河南省卫生厅安排,郑州市的救护队到雁江区人民医院迅速开展救治工作,救助从重灾区转移出来的伤员。两天后又被派往重灾区汶川。途中他们成立了党支部,有8名队员向党组织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
医疗救援队队长张思森说,5月17日中午,医疗队到达马尔康。此时,前进的道路,因塌方早已被堵死,寸步难行。18日早上6点多钟,队员们就自觉开始集结,等待着指挥部下达行进的指令。
终于,在上午10点钟,接到了通往汶川的道路已经打通的消息,指挥部命令立即出发,奔赴汶川。所有队员情绪高亢,他们为即将到达灾区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而激动。
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
马尔康至汶川的路程大约有180多公里,但是一出马尔康县城,救援队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夹杂在崇山峻岭中的道路极其狭窄,公路的弯道又极大,稍不留神,都可能和对面来的车辆迎面撞上。下午1点钟,救援队到达了理县境内的古尔谷地区。救援队感到了一阵轻微的震动,又发生余震了。此时在救援队行驶道路两边的山上,到处可见山体滑坡,碎石、泥沙伴着滚滚的扬尘从山上滑落。
在这里,救援队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严重的山体滑坡,而且此处仍然不停地在发生山体滑坡,只要通过的车速稍慢,随时都有可能被滑落的泥石掩埋,大家心悬一线。此刻,司机师傅们表现出的冷静和机智,让大家钦佩不已,同时更多的是无尽的感激。
下午3时,救援队赶到了理县,这里也是重灾区之一。因理县通往汶川的道路再次受阻,救援队及时与当地指挥部取得联系,并确定在理县待命,做了临时安顿。救援队到了一处空地作为驻扎处,但这个地方没有水、也没有电,而且在两座高山之间,地势很低,一面山体可以见到明显的山体滑坡,另一座山可以见到山梁断裂。据当地人介绍,如果出现暴雨和再发生地震,山体随时有可能出现坍塌的危险。但是理县县城已经没有合适的安置地方了。
根据理县和汶川医疗救治工作的需求,医疗队兵分两路,一路留驻理县协助当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另一路赶赴汶川,支援医疗救治工作。晚上7点,冒着塌方和山体滑坡,随时可能被落石砸伤和被泥石流掩埋的危险,救援队历尽了重重困难,于晚上8点30分到达汶川。在赶往汶川车队刚刚通过严重塌方路段的同时,又一次发生了6级余震,救援队伍又一次幸运逃过了危险。
其余的队员和36辆救护车留驻理县,大家齐心协力搭建起了帐篷,直到深夜,才带着疲惫的身体躺进了临时搭建的窝。此刻,大家唯一的心愿就是平平安安度过这一夜,并且期待着第二天尽快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
5月19日,大家早早就起来,打点行装,准备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根据国家对灾区现阶段整体工作的部署和当地医疗救治工作要求,留在理县的队员一部分对县医院伤员进行抢救和治疗,一部分深入到各个乡镇,救助伤员。救援队在余震、溃坝、感染的威胁下,个人防护用品缺乏等艰苦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工作,截至5月22日,先后救治伤员950人,并在救护车上为患者做手术3例,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对群众开展预防疾病知识宣教4300多人。队员王博、黄万新、何斌三人在两天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到古尔镇6个村庄服务2000余人,看病一百多人。在回驻地的路上,救护车差点被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砸中。
“可以说在灾区抢险治疗,都是九死一生的,随时都有被塌方活埋的危险。但是我们既然来了,就顾不上自身安危了,心里想的只有灾区人民,尽快让他们脱离危险,重建家园。”张思森说。
一支能打硬仗的救援队
5月17日,市卫生局接到省卫生厅派遣卫生防疫救援队的命令。立即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八院、市九院等单位紧急组织20名疾控、防疫、心理专家,成立了两支卫生防疫救援队。并紧急筹集价值50万元的消杀药品,奔赴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5月20日,又派出第五支卫生监督救援队10人,由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吴景瑜任队长,他们到达灾区后,队员们深入乡镇,开展救灾防病及灾区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监督监测技术指导工作。
截至5月25日,卫生防疫救援队对400余个病源孳生源进行定点消杀,消毒消杀面积230000多平方米;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受益人员6000人。卫生防疫救援队在防护设施不到位、无法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冒着感染的危险,进行尸体处理、消毒和掩埋的工作。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被当地灾民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保护神”。
4分钟的绿色通道
早一秒钟,快一秒钟,就有可能为伤员的减轻更多痛苦。得到四川灾区伤员来我市治疗的消息后,为做好伤员接诊工作,市卫生局成立了以顾建钦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明确责任,分工负责。
灾区的伤员也是各个定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牵挂。为了迎接灾区伤员的到来,各定点医院在住院床位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协调,腾出了300张床位,成立了专家救治组,考虑到转运来的伤员多属中、重度伤员,且脑外伤、挤压伤比较多,因此各医院为该病区配备了脑外科、胸外科、普外科、骨科、心理等多学科医生,抽调了超出普通病区一倍数量的护士,还为每位伤员准备了换洗衣物、拖鞋、毛巾、牙刷、牙膏、脸盆、碗等生活必须品,精心为每名伤员的床头摆放了鲜花和祝福贺卡,对于伤员家属的照顾也不例外,专门成立陪护公寓。考虑到伤员的饮食,专门配备了川菜师傅,根据每个伤员的伤情和身体状况制定食谱,精心为伤员和陪护们提供可口营养的饭菜。还专门配备了四川口音的志愿者为其服务。
为了不耽误伤员一分一秒的治疗时间,从伤员被抬下救护车到进入手术室,各个医院做了无数次的模拟训练,医生、护士、担架员、志愿者、电梯工……每一个人都高度戒备,密切配合。时刻准备着,为了灾区的伤员。
5月23日,28名医务人员随省卫生厅医疗队一起赴四川迎接伤员,同时准备了63辆救护车,每辆车配备了两名医护人员,一名志愿者和一名护士,迎接将要到达郑州的111名伤员到市各定点医院。
5月25日11时03分,经过17个小时的运行,载着汶川大地震中的272名伤员的专列抵达我市。
接转工作紧张有序,各家医院准备充分,从伤员被抬下火车,到抬上救护车,从抬下救护车到被抬上担架再到病房,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特别是各个医院开通的绿色通道,最快的仅用了4分钟。所有伤员都以最快的速度入住病房,清洁、更衣,检伤分类,再经院内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郑州海利洗涤公司连夜组织员工对病人换下来的360套卧具无偿进行清洗、消毒;郑州瀚洋天辰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我们有一支作风顽强、技术精良的医疗卫生队伍,伤员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一定会使在郑的伤员恢复健康,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在看望伤员时表示。
一批又一批的无名英雄
震后第一天,市卫生局联合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卫生系统发出“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的倡议,在最短时间内,各个医院的医务人员,纷纷积极响应,从院领导到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积极捐款献爱心,局机关和市属医疗卫生单位捐助现金53.41万元和价值50余万元的药品、消杀用品和医用器材。
5月23日,卫生局再次组织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广大党员,通过捐款和上交“特殊党费”的形式,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市属单位任捐533万元,党员上交“特殊党费”204万元,截至23日18点,仅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和干部职工捐款数额就达787万元。
“灾情发生后,全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请愿书接到了一批又一批,纷纷要求到前线去。接到有伤员到郑治疗的消息后,所有的医院都强烈要求到自己的医院治疗。没有接到任务的,纷纷报名做志愿者。一些有爱心的企业也纷纷跑来奉献爱心。”
“在我们的医护人员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千锤百炼中积淀的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地震发生后,上至卫生局长,下至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急救司机,每个人都放弃了小家,放弃了休假,放弃了安稳的日子,纷纷表示要到震区第一线抢救伤员。”市卫生局副局长马振萍说。
一笔又一笔的爱心捐助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连日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干部职工积极捐款,共捐善款872730元,其中党员的“特殊党费”捐款186730元。
“交给你我就放心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1933年参加革命并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徐平同志,躺在病床上掏出2000元钱,交到来看望他的医院领导手中。46岁的张郑生是一名肠癌患者,他让妻子送来捐款500元,而就在捐款的当天晚上,他停止了呼吸。80多岁的焦秀琴同志在病房住院,60多岁的儿媳代其捐款,回去后听说捐得少,坚持自己来院第二次捐款。张改珠同志寿辰,儿女们张罗着要给她过生日,被她拒绝,坚持把要办生日宴的1000元钱捐给灾区。
5月24日,市七院院长张金花,党办主任侯惠霞分别交出500元和200元的“特殊党费”,该院由此成为市卫生系统第一批交纳“特殊党费”的医疗单位。在她们的带动下,全院捐款总人数达到343人次,总金额累计86730元。
5月23日,市六院积极组织全体党员缴纳“特殊党费”,离退休的老党员也积极交纳,全院144名党员,共计交纳“特殊党费”85700元。97岁的张绎房老先生在家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杖来到现场,坚持亲手将1000元善款放入捐款箱。他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支援灾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