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3  4  
PDF 版
郑州供水“纤夫”汗洒绵竹
帐篷里,四世同堂
援建灾区过渡安置房 追加到1.5万套
郑州特警重返汶川漩口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帐篷里,四世同堂

中原网  日期: 2008-05-28  来源: 郑州日报  
  “人命保住就是本钱,相信有了国家和政府,一切都会有的!”昨日上午,郑州供水抢险队在南光大道施工,紧挨工地的一个简陋帐篷映入记者的眼帘。帐篷前,一位戴眼镜的老人一边看着正在施工的队员,一边自言自语。

  62岁老人:想有一盏灯

  闲谈中,记者了解到,老人名叫陈湘汉,是遵道镇中学的退休教师。30年来,全家一直住在孝德镇清华社区。

  5·12地震后,他们开始过起奔波生活:第一次搬到韦家梁子坎,为了安全又搬到邻居家的一块空地上,可是那块地政府要建过渡安置房,他们又搬到清华大道……这一次来到南光大道,正好赶上这里敷设供水管道。

  冰箱、电视、柜子……在陈湘汉老人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他在地震后已经搬了六次的“家”。帐篷内,除了一条通道外,到处堆满了杂物。

  “人命保住就是本钱,相信一切都会有的!”乐观的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世同堂虽然现在生活很苦,但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就觉得很幸福了。目前,政府发放的有大米、鸡蛋、方便面和糖,一家人都很满足。

  当记者问他有没有其他需要,他想了想说:早日用上电,有一盏照明的灯。

  82岁老母:早日搬回家住

  在彩条布与木棍组合成的“家”里,并排放着三张床,陈湘汉老人的母亲唐竹均躺在床上。

  老人今年82岁,头发花白,眼眶乌黑。记者坐在床边和她攀谈。“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灾难!”唐竹均说,这次地震让她的家变成危楼,有家不能回。

  现在,唐竹均老人的最大愿望是早日能搬回家,不再这样流浪在街头。

  29岁儿子:只想找个工作

  只见帐篷外放着一个煤气灶和煤气罐,陈湘汉29岁的儿子陈增敏正忙着洗菜、洗肉,为全家准备午饭。他原来跟着一个私人老板开装载机,现在没有工作。一大早,他花了13元钱从市场上买了一斤猪肉,想给家人改善改善生活。

  记者和他的爱人范福琴聊起来,她原来在绵竹市家得利超市上班,庆幸的是5·12地震那天她正好请假没有去上班,幸免于难。

  “我想尽快找份工作,家里不能没有经济来源!”范福琴觉得不能老待在家里,老人和孩子还需要他们照料。

  4岁孙女:妈妈,什么时候上幼儿园?

  陈湘汉4岁半的孙女陈欣奕在帐篷外玩耍,看着爷爷带来一个客人,她也好奇地跟进了帐篷。

  陈欣奕在绵竹市第三幼儿园上中班,5月12日地震后就开始放假。十几天来,她经常问妈妈:“什么时候上幼儿园?”范福琴每次都告诉女儿:“快了!快了!”

  看着陈欣奕浑身起的红疙瘩,临走时记者把随身带的风油精留给了她。“谢谢你!”陈欣奕的妈妈一边道谢,一边拿了一瓶矿泉水,执意送给了记者。

  本报绵竹专电

  特派记者 张丽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