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体育新闻
3  4  
PDF 版
中国作家采风团 汇聚中原话汤阴
LG杯古力常昊进八强
湖人客场胜马刺 晋级总决赛在望
图片新闻
城市之间郑州选拔结束 10名幸运选手入围
NBL:河南男篮主场力克天津
六一,拿什么书送给孩子?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六一献给郑州儿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六一,拿什么书送给孩子?

中原网  日期: 2008-05-29  来源: 郑州日报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图书是不少父母送给孩子的节日礼物。可是,在琳琅满目的书店里,举目四顾,很多家长感到茫然,该拿什么样的书送给孩子呢?孩子们又该读哪些书才是“开卷有益”呢?

  市场大读物多精品少

  李老师是郑州市实验幼儿园的一位班主任,她自己也有一个5岁的儿子,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又是孩子家长,说起买书,她也直喊头疼:“很多书内容重复,把《安徒生童话》《西游记》《水浒传》的情节抄来抄去,再加上一些民间故事就凑成一本书,还有一些新创作的作品,故事编得太拙劣,毫无创造性和艺术美感。”

  记者在郑州市走访了几家书店,发现不少书店内的少儿读物销售区内,童话、故事、卡通、漫画等各种各样的少儿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在图书城的一家书店,记者翻看了几本少儿图书,发现这些书的印刷和包装都十分精美,基本上都是全彩页,并配有好看的插图,但内容大多是《365夜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经典少儿读物,新作相对较少。一些署名为“XX童话”、“妈妈给孩子讲故事”之类的书,也不外就是从经典童话里摘录下来的几篇经典童话故事,有的甚至对原著进行了删改。

  而在郑州市一些小学校的周边书店,记者发现受欢迎是一些武侠类、言情类、漫画类的图书,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口袋书仍未绝迹。海燕出版社编辑一部主任张满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这种校园类图书分成两大类:男生喜欢看恐怖、悬疑、盗墓、鬼怪、武侠之类的;女生爱看充满甜蜜的言情小说。虽然没有什么思想内容,但无论哪种,情节设置都很吸引人。

  对于目前整个儿童读物的现状,张满弓用了9个字来概括:市场大,读物多,精品少。

  畅销书是不是好书?

  著名作家冰心曾提出“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可究竟哪些书才能让孩子们纯净的心灵感受到爱,感受到美?畅销书可以放心地买给孩子吗?

  说到当下的儿童文学读物,绕不过去一个名字:杨红樱。目前,杨红樱全部作品销量已超过1500万册,创下了国内儿童文学的畅销书纪录,她创作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受到孩子们的青睐和追捧。

  在河南本土,有着“杨红樱二代”之称的儿童文学作家周志勇,凭借着他的女生派幽默儿童小说《小丫俏皮girl》,男生派幽默儿童小说《臭小子一大帮》迅速走红,风靡当代校园。其中,《小丫俏皮girl》已累计出版了20集,而《臭小子一大帮》刚出版就被台湾出版商买走了版权,周志勇已接连获得了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十大少儿精品图书奖等奖项和荣誉,不久前结束的第十八届书博会上,周志勇还走到河南省实验小学郑东小学的同学们中间,进行了有关“快乐作文”的讲座。

  然而,不管是杨红樱还是周志勇,一边是众多小读者的追捧,一边却遭遇到评论界部分人士的质疑。有专家称,这类作品儿童读起来轻松、平浅,不需要思考,是一种“伪阅读”,对孩子的精神成长帮助甚少,甚至提高不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谁来为孩子们推介好书?

  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阅读水平令人担忧,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儿童普遍要到2至3岁开始阅读活动,平均到8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而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至9个月就开始阅读,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余家专业少儿出版社,有百余家出版社设有儿童读物编辑室,每年出版儿童读物1万多种。

  对于现状,张满弓表示,现在孩子们的读物是极大地丰富了,但其实现在孩子们的业余时间被网络、电视抢走了很多,比起这些现代传媒手段,书籍已经退为其次,如何在孩子们中推广阅读,让孩子们回归图书、亲近阅读,是社会各方面都要思考的问题,对出版社来说,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需要家长、老师提升鉴别力,引导孩子去阅读那些真正有“文学营养”的优秀图书。

  那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儿童文学评论家安武林曾给儿童文学列举了6条最基本的标准:文学性、独创性、心理和审美意义、有生活基础、有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解读的价值。

  采访中,专家普遍认为,阅读有助于孩子们丰富内心世界,建立完整人格,儿童文学一个普遍的主题便是爱,只有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爱的润泽,长大后才不会情感冷漠,爱心缺失。作为家长,给孩子买书应该满足孩子身心愉悦的需要,切忌全都是“益智类”“知识类”“试题类”的,这有可能使儿童丧失读书的兴趣和甄别好书的能力。    

  本报记者 李 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