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薛冬)“三夏”拉开帷幕,作为小麦主产区的新郑市紧紧围绕“收、种、打、管、调”,积极地、全方位地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
据了解,新郑市全市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达98%以上。2008年,该市夏粮种植面积46.19万亩,其中优质小麦29.1万亩,据预测,今年全市夏粮总产149932吨,平均亩产324.6公斤。为使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在握,新郑市早准备早安排,进行了全方位准备——
“三夏”时节,确保柴油供给是关键。位于梨河镇大高庄转盘中石化加油站设立了农机加油专供站。在加油站内设置的服务台前,不仅有茶水和防暑降温药品,工作人员还为农机手们准备了各种维修工具。
机械化收割严阵以待。该市以自备大中型拖拉机1255台,小型拖拉机14797台,各种动力配套机具226603台套,大型联合收割机735台,割晒机598台,目前各种机具已基本检修到位,能够满足今年三夏生产的需要,小麦机收一周时间可以结束。
备仓工作是收购工作的基础,新郑市各企业单位想方设法,采取腾、并、挤等措施,现已备出仓库97座,容量11万吨,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农民售粮的需求。
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该市政府要求,粮食等部门认真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和收购价格,备足备好收购仓容,及早落实好粮食收购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