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回眸
30
征文
改革开放
30年前,在驻郑空军某部服役的我,只花了30元钱,就在军营办了一个俭朴而热闹的婚礼,至今回味起来,就像埋在地下的陈酒,历久弥醇……
1978年12月13日清晨,未婚妻从江苏启东老家来部队,我早早地到郑州火车站接她。然后,拿着部队的政审手续,二人一起来到祭城公社办理结婚证。
结婚登记处的一位中年妇女很热情,看了部队开具的证明,问了我俩的姓名、年龄,拿出两张结婚证很快填好,笑容满面地递给了我们。
我喜滋滋地回到军营,从每月53元钱的工资里拿出30元,到市百货大楼花17元买了一条被面、一条被单,余下的13元钱买了香烟、糖块、瓜子、茶叶等,赶紧回部队布置新房。
新房其实就是我的宿舍,同住一间房的战友知道我要成亲,就主动搬出了自己的被褥。我把两张单人床一并铺上褥子,新买的被面、被单缝在军用被上,门上贴个大红喜字,“新房”就成了。
晚上8点,政治部的首长和机关干部有说有笑地来祝贺婚礼,几位好战友在走廊里不停地张罗着烧开水。
“现在婚礼开始,请新郎、新娘互戴大红花。”政治部一位干部临时充当司仪。我和爱人一起拿起桌上的大红花互为对方戴上,没想到却引出了一片笑声。我下意识地往胸前一看,原来我们把写有新郎、新娘字样的大红花戴错了。
司仪让我们唱歌。爱人唱了一曲《众手浇开幸福花》,博得热烈掌声。我“五音”不全,憋了一头汗,才唱了一首《戴花要戴大红花》。会摄影的小苏同志,在我俩喜悦、幸福的瞬间按下快门,这就是我们的结婚照。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婚礼,从上世纪70年代的“红宝书”,80年代的“三转一响”,90年代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到如今特色婚礼追求时尚,花几千元拍大型婚纱照,婚礼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见证。
黑白结婚照是在婚礼上照的。
结婚证看起来更像奖状。
来稿请寄郑州日报编辑中心,地址:郑州市陇海西路80号,邮编:450007,请注明“回眸30年”大型征文字样;电子信箱:zzrb1b@200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