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一生之水
世界各国的粽子
23
连 载
“毛泽东号”机车来郑州
《“笨”孩子的硕博之路》
一问三不知
2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邑旧事
“毛泽东号”机车来郑州
王瑞明
中原网  日期: 2008-06-04  来源: 郑州日报  
  1946年,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到满洲里的肇东车站,有一台破烂不堪的报废机车。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精心修理,使这台死车复活了。经上级批准,1946年10月30日,这台机车被命名为“毛泽东号”机车。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号”机车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地圆满完成着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的任务,并把安全运输作为机车组永恒的主题,重视每一次出乘作业环节的检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从而保证了安全,为全路运输作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毛泽东号”调入北京丰台机务段,编入北京铁路分局的机车序列。“毛泽东号”机车组多次被评为全国、全路的先进集体和安全标兵。

  为了学习和推广“毛泽东号”机车组的经验。1949年11月至1950年5月,铁道部派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到郑州局传经送宝。局团工委和局工会联合组织全局部分青年机车乘务员与“毛泽东号”机车组一起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并听取“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郭树德、岳尚武同志作的经验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很快掀起了学习“毛泽东号”的热潮。当年机务段的乘务员,现今已是年迈的老师傅回忆:“毛泽东号”机车组没来之前,郑州局机车乘务制度仍沿袭旧时的机车轮乘制(又叫大换班),司机只管开车,司炉只管烧火,不管机车保养,造成工具丢失严重,安全质量无法保证。通过与“毛泽东号”机车组乘务员,面对面地学习和交流,感触最深的是对机车组率先提出的“责任心加责任制加基本功等于安全”经验,在乘务员中引起很大共鸣,从而增强了乘务员的责任与安全意识,认真落实乘务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使机车运用效率和乘务员的操作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长进。机车牵引由900吨,提高到1200吨,速度40公里,提升到55公里,从此,蒸汽机车开始实施固定包乘制(包机车、包保养、包安全、包完成任务),包乘制可以提高乘务员的责任心,有利于机车保养,提高机车质量,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