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欲罢不能 预付卡的消费乱象
抗震表彰是启动
国家荣誉制度的时机
更多些“实干兴邦”之举
让端午节真正成为传统文化节
免费开放公共停车位的民生意义
什么样的抗灾救灾更有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欲罢不能 预付卡的消费乱象

  发卡是容易的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了京城一家中档健身中心,其工作人员起劲儿地向记者宣传会员年卡的种种好处,“虽然还有月卡、季卡、半年卡,但我还是建议您办一张年卡,因为卡的时效性越长打的折扣越多,对您来说也就越合算……”记者了解到,这家健身中心的年卡是1280元/张,而半年卡、季卡、月卡费用分别为980、680、360元/张,优惠程度的差别显而易见。但记者在该健身中心发现,号称硬件条件优良的游泳池里竟然人挨人。有会员悄声告诉记者“由于人太多,本无时段限制的会员卡实际使用上就等于有了时段限制,因为你要避开晚上的高峰期。”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卖多少张会员卡并没有上限的限制,当然是越多越好。”显然,健身中心并不顾忌场馆设施的容纳能力。正如一位会员所说:从表面看,这些卡的优惠幅度都很大,但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会有诸多变数导致享受到的优惠严重缩水。

  除健身卡外,诸如洗衣卡、美容美发卡等预付卡也都有类似情况。北京的李小姐在海淀的一家连锁美容店里办了张年卡。做过几次护理之后,觉得效果不很理想,便产生了退卡的念头。但得到的答复是不能退卡。商家不退卡也振振有词,声称“概不退卡”是行业内的“规矩”。而事实果真如此?记者调查了美容、洗衣等多个领域的预付卡,他们都有不能退卡之说。

  实际上,办卡后“退款难”仅仅是预付卡消费所带来的种种麻烦的冰山一角。有的消费者转让预付卡,办理手续时才发现要交纳数百元的手续费、违约金;有的商家则常借“开业促销”为名预售卡,但售卡后却迟迟不能开张营业;不少商家对预付卡的使用都有时间限制,用“过期作废”钳制消费者;一些商家因经营不善突然停止营业,既不告知会员,也不退还剩余金额,甚至一夜蒸发。更有甚者,以预付卡之名,行诈骗之实。

  

  退卡是困难的

  

  商家为了规避责任,卖给消费者预付卡的时候,很少与其签订书面协议。即使有些商家与消费者签订了书面协议,其内容也无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在一家健身中心的《会员申请表》上,记者见到在“规章条款”不起眼的位置上注有“所付的款项将不予退还”的字样,其他所列出的条款也均是用以约束消费者的,几乎没有提及经营者应承担的责任。

  “现在就是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摊也办卡,你敢信吗?万一他倒闭走人了你怎么办?再说,一旦你选择了预付卡消费,就意味着你在某种程度上被商家‘套牢’,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消费者李先生表示。记者调查发现,已经有一部分消费者对“预付消费”这种经营模式产生了质疑。

  据了解,由于对预付卡相应问题的惩治上还存有漏洞,消费者常常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无所适从,大多数情况是私下通过一些方式尽量减少损失。比如通过网络等其他渠道私下转让预付卡。在网上的二手市场,记者发现转卖健身卡、美容美发卡、洗车卡的帖子很多,有些是因为消费了一段时间后未达到预期不想继续,也有些是因为工作调动等原因要离开本地,但办卡商家不办理退卡等,持卡者只好趁着自己的卡过期前低价出售。以此作为避免更多损失的权宜之计。

  使用过预付卡消费方式的消费者告诉记者,风险应该是买卖双方共担的,但在预付卡的模式中,一旦出现问题,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往往成为最后的受害者。记者从消协部门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定,投诉一定要有发票,还要提供场地、被投诉人的通信联系方式等。维权往往遭遇现实的困境。

  有的店铺一旦蒸发,电话联系不上,经营场地没有了,甚至营业执照也被注销。

  

  监管是空缺的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3月公布的《2007年消费维权十大难点评议结果》中,“预付消费陷阱多”榜上有名。评议结果显示,预付式消费卡维权难点主要有:经营单位退市后,持卡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证;发行主体变更,继承主体不承认原发行主体的消费卡券;办卡时双方约定不明,造成在持卡消费中出现问题解决困难。

  而记者从中消协有关部门了解到,造成这些难点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通过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增加消费者的义务,消费者处于价格优惠等考虑常会予以接受;“最终解释权”归发卡主体所有,给消费者维权设置重重阻碍,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

  中消协投诉部主任邱建国表示,预付卡消费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消费者维权的一大难点。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对于发卡单位的资质、发行规模等没有具体的限制,使得经营者诚信缺失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约束,预付卡消费现在还属于监管盲区。

  据记者了解,早在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曾联合颁布了《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对发卡人的资质、发卡价款的总额、发卡程序等均作了规定。《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申请发行会员卡机构,净资产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申请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但是,2003年12月,由于《银行法》的修改和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对会员卡已无审批、监管的职能。2007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废止。在目前法规框架下,相关部门所能做的,也仅仅是为持卡者提供消费警示而已。中消协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要从根本上控制预付卡风险,就要尽快针对预付费式消费存在的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建立预付费式消费业务开办机构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企业或个人“黑名单”。

  

  消费是混乱的

  

  ■商家借卡迅速“圈钱”

  北京的东都影城会员卡分银卡、金卡、钻石卡、至尊卡4种。这4种卡首次购卡充值面值分别不得低于3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续充金额每次不低于3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会员在使用银卡、金卡、钻石卡、至尊卡购买电影票时,将在全价基础上享受到八折、七折、六折、五折的优惠。

  商家通过这样的优惠措施可以预定一批又一批忠实的消费者,所以商家喜欢会员。随后,商家会千方百计让消费者加速消费。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得到一定优惠的同时,由于大多数持卡消费者是为了高回报而消费,消费时就不再理性,相当一部分消费是无用消费乃至过度消费。

  ■办卡条件商家说了算

  北京浩沙健身俱乐部第一商城会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这里不能单次现金消费,只能办卡。年卡1299元,两年卡1599元,开放所有场地和器材,不限次数,过期作废;100次卡2000元,有效期为一年半,过期作废;60次卡1200元,有效期一年,过期作废。次卡可与人合用,年卡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让,使用期间可请3个月假。

  按照俱乐部以及街头推广人员的说法,如果坚持每天锻炼,每年千把块钱,算下来一天的确只有几元钱,并且还能游泳,确实很实惠。但事实上,许多消费者因各种原因并没有去消费几次,卡就过期作废了。知名公益诉讼律师、北京忆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劲松表示,这种卡事实上就是一个消费合同,只要双方约定在先,即使消费者没有消费,商家也不必退还任何费用。

  ■“办卡现金不退”转嫁风险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小庄附近的古田烫染连锁店了解到,这里办理金卡全年2000元,银卡全年1000元。办卡后,男士理发享受5元优惠,一般不退款退卡。记者了解到,虽然发卡的商家经营项目不一、经营手法各异,但几乎都遵循着“办卡现金不退”的原则。

  记者上互联网搜索后发现,网上到处充斥着转让各种优惠卡、储值卡的帖子,许多消费者都是因为搬家、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消费卡里剩余的金额,同时又不能将余额变现而被迫转让。

  ■最终解释权“套牢”消费者

  张小姐在北京西单逛街时,被一家美容美发机构的促销员当街拦住,软磨硬泡向她推销美容卡。最后,她盛情难却办了一种“花800元当1000元用”的储值卡,当时说好美容美发都能打七折,家人也可以用。可后来消费时才发现,那张储值卡只适用于一些高档美容美发项目,自己想消费的项目却排除在外。

  ■“快速死亡”屡见不鲜

  现在的足疗、保健等服务场所比较多,这些商家往往会给消费者推销优惠卡。消费者如果一不留神,这样的“优惠”就可能变成了烦恼。白领张先生经常到住所附近的一家路边足疗店消费,几次下来放松了“警惕”,于前年购买了店主推销的优惠卡,每张1000元,可以享受八折优惠。由于到外地学习的缘故,张先生有近半年时间没有到这家足疗店消费,直到去年准备再去时发现,这家足疗店已经变成了副食品店。

  记者了解到,对于这种办卡后快速“蒸发”、“快速死亡”的现象,在洗衣洗车、美容美发、“黑网吧”等投资小、转向容易的行业最为常见。

  ■连锁经营优惠竟也不同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水碓子附近的两家富奈特洗衣连锁店了解到,两家连锁店办理优惠卡的情况一致:办理300元的卡,可洗375元的衣物;办1000元的卡可享受七折优惠。然而,同为连锁经营的华夏良子,在各个店享受的优惠却不同。“消费者在任何一家华夏良子店办理的优惠卡虽然可以通用,但享受的具体折扣需要根据这个店本身设置的服务项目以及价格而定。”华夏良子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

  ■会员优惠卡存在欺诈

  在机关工作的余先生曾经到成都出差,在成都双流机场遇见一个女孩向他推销四川一家旅游公司的会员卡。根据女孩的介绍,通过这张会员卡购买电子机票,比通过别的方式如在酷讯生活搜索、携程、易龙等网站上订购或者在机场售票处购买的价格还要低,因为公司和航空公司签订了团体票协议有更多的折扣优惠。余先生由于经常出差就有些心动,花了298元买了张这家公司的会员卡。余先生再出差时却发现,这家公司给的折扣机票价格并不比航空公司的低。后来,余先生多次在其他一些机场遇到类似的推销。 据《市场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