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致抗震前线的英雄们
两把宝刀
连 载
筚路蓝缕
《青灯》
26
24
桐本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行至10点多钟,看到戈壁上,有一个高大的框架,走到跟前,那里的地上有个路碑,标示着:K705,这是219国道的705公里处,蓝色的框架上方写着白色的大字:“您已驶入新疆公路养护路段”;竖左写着:叶城公路总段欢迎你。从这里开始是新疆辖区了!

  走出那个门,行200米,地势稍高,左面一碧蓝湖出现在视野,对面是连绵的雪山,这样的景色虽然已经司空见惯,可仍不能让我们无动于衷。为了找到一个充分的停车理由,小马说他饿了,建议架上炉灶,做点简单的热汤,比吃干巴巴的饼干强。于是停下车,小马支起燃气炉,不到20分钟做了一锅紫菜、黄瓜、柿子汤,每人喝上两杯,觉得很爽。

  后来我回忆,觉得在那里吃早餐简直太英明了,是西藏与新疆交界,有纪念意义,又是营养的及时补充,因为我们再爬山,就是新藏线上海拔最高的界山大坂了。

  我们的越野车在缓慢地爬坡,小青在我的身边一觉连一觉,连下车拍照也没了兴趣,这是高原反应在作怪。

  我们终于上了这个大坂,向右一看时,大吃一惊,那里立着两个高大的路碑,前面的一块是汉语,上方是庄严的国徽图案,中间写着:“区域界”“海拔6700米”“2005年7月1日”下面写着:“武警边防支队”。

  啊,6700米!我们终于站在新藏线的最高处!但这只是心里的欢呼声,谁也不会愚蠢地在这样的海拔撒欢,因为拍照走动的时候仿佛都有种地球的吸引力不大,忽悠忽悠地像踩棉花团、或是醉酒飘飘然的感觉。我招呼小青,她懒洋洋地说,“不照了。”我说:“坚持一下,这个地方必须照,你看那界碑,这里是新疆、西藏的交界——”她揉揉眼睛,看到了,看清了,精神起来了。

  狭路相逢,倒车200米

  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我们稍作停留,就开拔。山下是碧绿的湖,名为松西龙木错,像这样名气不大的湖泊在西藏能有1500多个。

  想到我们已经翻过最高海拔的界山大坂,队员们心情顿时放松了许多。大家嚷嚷着:今天是我们出发的满月日子,满月了,就该大肆庆祝一番!

  绕了很久,到了甜水湖的另一面,湖水透明地蓝。湖边的路很窄,路基很松软,稍靠边,就有滑到湖里的危险,只能单向行驶,会车是很要命的事情,可湖水是绕着大山走的,无法预知对面能否来车。再说这个地方经常是走上一天半天看不到一个车影。不会那么寸劲吧?

  然而,冤家路窄,狭路相逢。我们在湖边走了很远,突然看到对面来了一个装满货物的大卡车,看到的时候,两辆车就已经面对面了。那沉重的大卡车开到这里已经不易,不可能倒车了,往后退的只能是我们。

  我想下车都无法下,因为左面就是湖水,车一点点地向后倒。

  苏东的后脑勺好像长了眼睛似的,轮子不偏不斜地恰到好处地压在实地上,我一次次地为他捏把汗,万一栽歪一下,车就会进湖 ,滑进去我们的所有装备就全军覆没,那可就惨了。

  我们倒了约有半里地,才找到一个待避的地方,紧贴着山崖停下,大卡车贴着我车,一点一点地蹭过去。

  与这辆车错车后,我们开着车,速度尽可能地快,跑过了这个湖,我们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这时,2号车在前面大声地呼唤我车:怎么还没上来?小马说:“湖边与大卡车遭遇!”

  “啊?!”那边是惊叹声,追问“怎么样了?”

  “已经过来了。”那车人悬起的心落了地。

  我们似乎已经闻到死人沟的气息了,因为总是晕眩状态,连小马都晕乎乎地总在睡,苏东说小马:“路越不好,他越睡,路好了,他两个小眼睛瞪得溜圆!”后来我想明白了,路好的时候都是海拔低,路不好都是海拔高,他当然嗜睡了。

  已过界山大坂四个多小时了,没见到死人沟。此时,我们觉得这个令人担心诅咒的地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走偏了路,把小镇偏过去了。

  只剩“风”,没有“景”

  红柳滩是个美丽好听的名字,它像海市蜃楼一样成为我们的渴望,成为我们这些倦鸟企盼的归林。可当我们真的来到这里,几乎不相信这里就是红柳滩,以为还没有走到,这里看不到红,也见不到绿,也没有沾了水字的滩,只有海浪一样的沙尘狂野地向我们扑来。开着车,紧闭着车窗还灌满了尘土,呛得车上的人直咳嗽,不得不一会重复一个动作:四个车窗同时开,气流一冲,将灰尘排出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